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3页 |
·梁漱溟农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 第9-10页 |
·新农村建设呼唤农村教育思想变革 | 第10-11页 |
·梁漱溟教育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关于梁漱溟农村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 | 第13-14页 |
·关于梁漱溟农村教育思想内涵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梁漱溟农村教育思想的实践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关于梁漱溟农村教育的实践成效研究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9页 |
·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21-27页 |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21-23页 |
·经济萧条,乡村破败 | 第21-22页 |
·伦理本位,职业分立 | 第22页 |
·社会崩溃,文化失调 | 第22-23页 |
·乡村教育运动 | 第23页 |
·梁漱溟乡村教育教育思想产生的个人心理因素 | 第23-27页 |
·作为儒家学者和教育家的梁漱溟 | 第24页 |
·对中国社会具有独特认识 | 第24-25页 |
·对西方文化具有独特理解 | 第25-27页 |
第3章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7-32页 |
·从目的上,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 | 第27-28页 |
·从理论上,以学校组织社会,调和东西文化 | 第28-30页 |
·从方法上,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结合 | 第30-32页 |
第4章 乡农学校: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实践探索 | 第32-36页 |
·乡农学校及其宗旨 | 第32-33页 |
·乡农学校的组织结构 | 第33页 |
·乡农学校的主要功能 | 第33-34页 |
·乡农学校的教学内容 | 第34-36页 |
第5章 乡村建设: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实践成效 | 第36-40页 |
·以学校组织社会,改良了乡村社会 | 第36-37页 |
·以理性改善生活,促进了生产发展 | 第37-38页 |
·以多样性乡村教育形式,提升了村民素质 | 第38-40页 |
第6章 梁漱溟乡村教育理论之于当代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 第40-49页 |
·以学校组织社会,建构乡村学习型组织 | 第40-42页 |
·依靠乡村知识力量(教师),唤醒农民主体意识 | 第42-45页 |
·以传统道德精神为根本,提升乡风文明 | 第45-47页 |
·以现代科学理性精神为动力,促进生产发展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