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33页 |
一 论文释题 | 第8-17页 |
二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7-26页 |
三 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26-29页 |
注释 | 第29-33页 |
第一章 王瑶:从革命意识形态文学史观到启蒙文学史观 | 第33-78页 |
第一节 《中国新文学史稿》:革命意识形态对文学意义与符号的系统征用 | 第33-45页 |
第二节 晚年王瑶:启蒙文学史观的确立 | 第45-62页 |
第三节 另一种元叙事,或走向胡适? | 第62-70页 |
注释 | 第70-78页 |
第二章 启蒙文学史观(上)——文学史多元景观的恢复 | 第78-136页 |
第一节 严家炎:从现代化到现代性 | 第78-93页 |
第二节 孙玉石:象征森林里的灵魂冒险 | 第93-108页 |
第三节 谢冕:百年悲情文学 | 第108-128页 |
注释 | 第128-136页 |
第三章 启蒙文学史观(下)——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自我反思 | 第136-214页 |
第一节 钱理群:苦难向精神资源的转化 | 第136-162页 |
第二节 陈平原:走出五四 | 第162-192页 |
第三节 温儒敏:拘谨的意义 | 第192-203页 |
注释 | 第203-214页 |
第四章 新左派文学史观——文学史的新意识形态化倾向 | 第214-235页 |
注释 | 第232-235页 |
余论: 文学史研究与超越关怀 | 第235-245页 |
注释 | 第24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245-254页 |
后记 | 第254-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