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下地球物理勘探论文

滩坝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概述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9页
     ·薄层评价研究现状第11-14页
     ·成像测井技术研究现状第14-15页
     ·岩石物理测井资料储层评价研究现状第15-19页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第19-22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技术创新第20-22页
第二章 测井资料质量分析及标准化第22-29页
   ·滩坝相储层特征概述第22-23页
   ·测井资料采集情况第23-24页
   ·测井曲线标准化第24-26页
   ·地质分层第26-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基于成像测井刻度的储层测井识别方法第29-40页
   ·高分辨率电成像测井(FMI)原理第29-30页
   ·岩心资料刻度成像测井资料的方法第30-31页
   ·成像测井资料标定常规测井资料的方法第31-36页
   ·储层岩性测井响应特征第36-39页
     ·砂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第36-37页
     ·灰质砂岩测井响应特征第37页
     ·泥质砂岩测井响应特征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原状地层地球物理信息提取第40-52页
   ·测井影响因素分析第40-41页
   ·灰质含量校正第41-45页
   ·薄互层层厚校正第45-49页
     ·自然伽马测井薄层层厚校正第45-46页
     ·声波时差校正第46-47页
     ·电阻率测井薄层层厚校正第47-49页
   ·电阻率测井的侵入校正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薄互层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提高技术第52-71页
   ·提高常规测井曲线分辨率的方法概述第52-54页
   ·沃尔什反演法提高曲线分辨率第54-56页
   ·纵向响应离散法提高曲线分辨率第56-60页
     ·自然伽马纵向响应离散法第56-57页
     ·声波测井纵向响应离散法第57-58页
     ·感应电阻率纵向响应离散法第58-60页
   ·分辨率匹配法提高曲线分辨率第60-66页
   ·提高分辨率曲线优化方法第66-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有效储层测井识别方法第71-88页
   ·界限层岩性特征第71-75页
     ·灰质砂岩灰质沉积方式及含油性分布第71-72页
     ·次生碳酸盐岩成因分析第72-75页
   ·界限层物性下限的确定第75-77页
     ·正逆累计法第75-76页
     ·压汞参数法第76-77页
   ·界限层厚度下限的确定第77-80页
     ·界限层厚度值确定第77-79页
     ·界限层测井响应特征第79-80页
   ·界限层电性界限第80-86页
     ·油气成藏动力学分析第80-82页
     ·油藏高压区界限层电性标准第82-83页
     ·油藏常压区界限层电性标准第83-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七章 储层综合评价第88-107页
   ·储层参数计算方法第88-97页
     ·储层孔隙度计算方法第88-89页
     ·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第89-96页
     ·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解释结果第96-97页
   ·储层测井“四性关系”第97-98页
   ·油层测井响应物性分类第98-102页
   ·测井二次评价结果第102-103页
   ·油层分布规律第103-106页
     ·油层纵向分布规律第103页
     ·油层储层质量分布规律第103-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八章 结论与认识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6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输管道双焊炬全位置自动焊设备及工艺研究
下一篇:催化立体选择性合成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