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磁浮列车原理及技术特点 | 第12页 |
| ·国内外磁浮列车技术发展概况 | 第12-17页 |
| ·磁浮道岔技术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 ·磁浮列车与线路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3页 |
|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3页 |
| 第2章 磁浮道岔结构及其自振特性分析 | 第23-38页 |
| ·磁浮道岔结构分析 | 第23-25页 |
| ·磁浮道岔有限元建模 | 第25-28页 |
| ·磁浮道岔梁自振特性分析 | 第28-36页 |
| ·模态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 ·磁浮道岔梁自振特性 | 第30-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3章 高速磁浮车辆动力学建模 | 第38-51页 |
| ·TR08高速磁浮车辆结构分析 | 第38-41页 |
| ·悬浮架 | 第39页 |
| ·车辆悬挂系统 | 第39-41页 |
| ·高速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41-47页 |
| ·车辆各部件受力分析 | 第42-45页 |
| ·车辆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45-47页 |
| ·高速磁浮悬浮控制系统 | 第47-51页 |
| 第4章 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的磁浮车岔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1-78页 |
| ·高速磁浮车辆悬浮架模型研究 | 第51-61页 |
| ·悬浮架建模 | 第52-56页 |
| ·基于刚、弹性悬浮架的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56-57页 |
| ·磁浮车辆悬浮架曲线通过动力学响应分析 | 第57-61页 |
| ·SIMPACK软件中道岔梁动力学建模 | 第61-63页 |
| ·磁浮车辆直向过岔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63-68页 |
| ·直向过岔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63-64页 |
| ·道岔梁动态响应分析 | 第64-66页 |
| ·车辆动态响应分析 | 第66-68页 |
| ·磁浮车辆侧向过岔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68-72页 |
| ·侧向过岔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68-69页 |
| ·道岔梁动态响应分析 | 第69-71页 |
| ·车辆动态响应分析 | 第71-72页 |
| ·不平顺线路上磁浮车岔系统动力学响应 | 第72-77页 |
| ·磁浮线路不平顺 | 第72-73页 |
| ·道岔梁动态响应分析 | 第73页 |
| ·车辆动态响应分析 | 第73-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5章 基于有限元软件的磁浮车岔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78-96页 |
| ·磁浮车辆—道岔梁耦合动力学模型 | 第78-79页 |
| ·采用两种仿真方法时系统动态响应对比分析 | 第79-84页 |
| ·道岔动力响应比较 | 第79-82页 |
| ·车辆动力响应比较 | 第82-84页 |
| ·磁浮车辆—道岔梁耦合振动响应分析 | 第84-94页 |
| ·道岔梁动态响应分析 | 第84-89页 |
| ·车辆动态响应分析 | 第89-92页 |
| ·不平顺对车岔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92-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结论 | 第96-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参加的科研实践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