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理论探讨 | 第14-33页 |
一、反思型教师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一) 思想基础:反思性思维和反思性实践 | 第14-15页 |
(二) 哲学基础: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 | 第15-17页 |
(三) 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19页 |
二、反思型教师的内涵及特征 | 第19-25页 |
(一) 反思及反思型教师的内涵 | 第19-22页 |
(二) 反思型教师的特征 | 第22-25页 |
三、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 | 第25-28页 |
四、反思型教师成长的途径 | 第28-33页 |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反思实践的调查与分析 | 第33-44页 |
一、调查概况 | 第33-34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三、结论 | 第40-44页 |
(一) 教师有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的意识 | 第40-41页 |
(二) 教师反思的内容 | 第41页 |
(三) 教师反思的技能 | 第41-42页 |
(四) 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 | 第42-44页 |
第三章 中小学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对策 | 第44-58页 |
一、加强自我培养,深化教学反思和自我反思 | 第44-49页 |
(一) 发展教师自身的反思品质 | 第44-45页 |
(二) 在反思教学的实践中发展教学反思能力 | 第45-47页 |
(三) 发展个人实践知识,提升自我反思能力 | 第47-49页 |
二、创新教师培训,提高反思能力 | 第49-55页 |
(一) 引导教师拓展反思的内容 | 第50-52页 |
(二) 开设反思技能技巧方面的课程 | 第52-55页 |
三、营造学校反思文化氛围 | 第55-58页 |
(一) 创建重学习、重交流的组织气氛 | 第55-56页 |
(二) 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 | 第56页 |
(三) 实行人本化的教学反思管理制度 | 第56-57页 |
(四) 建立科学民主的教学反思评价机制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