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重构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三)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四) 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页 |
1、研究目标 | 第11页 |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页 |
3、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页 |
(五)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1、历史考察的方法 | 第11页 |
2、文献分析的方法 | 第11-12页 |
二、传统儒家孝道思想 | 第12-19页 |
(一) 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起源与传承 | 第12-16页 |
1. 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起源 | 第12-13页 |
2、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传承 | 第13-16页 |
(二) 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意义 | 第16-19页 |
1、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16-17页 |
2、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正面意义及其负面影响 | 第17-19页 |
三、现代化社会对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需求 | 第19-29页 |
(一) 传统儒家孝思想对现代家庭的影响 | 第19-22页 |
1、中国现代家庭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2、现代和谐家庭对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需求 | 第21-22页 |
(二) 传统儒家孝道思想对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 第22-25页 |
1、老龄化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2、老龄化社会对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需求 | 第23-25页 |
(三) 传统儒家孝道思想对新型农村的影响 | 第25-29页 |
1、新型农村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2、现在农村家庭对传统儒家孝道的需求 | 第27-29页 |
四、对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现代重构 | 第29-41页 |
(一) 重构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二) 对传统儒家孝道思想重构的可能性 | 第30-34页 |
1、生命的追思意识 | 第30-31页 |
2、生命的爱敬意识 | 第31-32页 |
3、生命的延续意识 | 第32-34页 |
(三) 对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重构途径 | 第34-41页 |
1、重构传统儒家孝道思想的四个原则 | 第35-37页 |
2、对传统儒家孝道思想内涵的现代重构 | 第37-39页 |
3、推广新孝道思想的客观条件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