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症候的“文革”记忆书写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绪论"文革"记忆书写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 第12-25页 |
·作为思想命题的"文革"记忆书写 | 第12-16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21页 |
·本文的主要观点及框架 | 第21-25页 |
2 "文革"记忆的建构与变迁 | 第25-60页 |
·1976—1984年:忠奸对立,善恶有报 | 第25-35页 |
·1984至1993年:"丑陋的中国人" | 第35-47页 |
·1993年至今:"我"的"文革" | 第47-60页 |
3 文化主题:精神创伤的疗治与迷误 | 第60-89页 |
·信仰:修复与迷失 | 第60-71页 |
·暴力:反抗与泛滥 | 第71-80页 |
·欲望:满足与放纵 | 第80-89页 |
4 形象谱系:自我意识的确立与疏离 | 第89-121页 |
·知识分子:道德自赎与堕落 | 第90-98页 |
·红卫兵—知青:英雄的祛魅与返魅 | 第98-109页 |
·普通民众:灾难的拯救与旁观 | 第109-121页 |
5 叙述意识:创伤记忆的铭刻与遗忘 | 第121-144页 |
·文体选择:悲剧、寓言与散文 | 第121-132页 |
·语言风格:愤怒、冷静与诗化 | 第132-144页 |
6 结语 尚未完成的"文革"记忆书写 | 第144-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8页 |
作者简历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