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7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8-13页 |
·国内外铜资源概况及开发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内外银资源概况及开发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外钴资源概况及开发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狮子山铜矿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取得的成果 | 第13-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测试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 第14页 |
·取得成果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区域成矿背景 | 第17-23页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7-19页 |
·地层 | 第19页 |
·构造 | 第19-21页 |
·岩浆岩 | 第21页 |
·区域矿产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3-34页 |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23-24页 |
·地层 | 第24-25页 |
·构造 | 第25-27页 |
·岩浆岩 | 第27页 |
·矿体特征 | 第27-31页 |
·矿体的形态与产状 | 第27-29页 |
·矿体的组分特征 | 第29-31页 |
·围岩蚀变 | 第31-32页 |
·成矿期次划分及矿物生成顺序 | 第32页 |
·矿床成因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矿(石)体中钴、银的赋存状态 | 第34-45页 |
·矿石的物质成分 | 第34-36页 |
·矿石矿物 | 第34-36页 |
·主要脉石矿物 | 第36页 |
·矿石的结构构造 | 第36-38页 |
·矿石结构 | 第36-37页 |
·矿石构造 | 第37-38页 |
·单矿物分析 | 第38页 |
·物相分析 | 第38-39页 |
·矿体(石)中微区分析(SEM+EDS) | 第39-42页 |
·分析原理 | 第39-40页 |
·分析结果 | 第40-42页 |
·矿体(石)中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 第42-44页 |
·分析原理 | 第42-43页 |
·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狮子山铜矿床钴、银的赋存规律 | 第45-57页 |
·地层岩石中铜、钴和银的分布特点 | 第45页 |
·不同矿体类型中铜、钴和银的含量及变化规律 | 第45-46页 |
·不同中段(7、13和15中段)铜、钴和银的含量及变化规律 | 第46-51页 |
·三个中段铜、钴和银的变化特点 | 第46-49页 |
·矿石中铜与钴、银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1页 |
·矿体中铜、钴和银的含量及变化规律 | 第51-55页 |
·主要矿物中钴、银的分布特点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4-65页 |
附录B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65-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