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甸普朗铜矿床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论文概述 | 第8-13页 |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研究工作概况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国际研究及进展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5-17页 |
·应用软件的选取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地质概况 | 第20-42页 |
·地理及自然条件 | 第20-22页 |
·位置及交通 | 第20页 |
·自然地理 | 第20-22页 |
·经济概况 | 第22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2-25页 |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5-41页 |
·地层 | 第25-28页 |
·构造 | 第28-29页 |
·岩浆岩 | 第29-33页 |
·斑岩蚀变特征 | 第33-35页 |
·矿床(矿体)特征 | 第35-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矿床三维实体模型 | 第42-62页 |
·地质数据库的建立 | 第42-51页 |
·地质数据库简介 | 第42-43页 |
·普朗地质数据库数据表结构及字段含义 | 第43-49页 |
·数据的录入与检验 | 第49-50页 |
·三维空间显示钻孔数据信息 | 第50-51页 |
·地质解译 | 第51-57页 |
·矿体圈定 | 第51-54页 |
·连接实体 | 第54-57页 |
·其它模型的建立 | 第57-60页 |
·地表模型 | 第57-58页 |
·斑岩蚀变模型 | 第58页 |
·物探(激电异常)模型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矿床数学模型 | 第62-110页 |
·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 | 第62-74页 |
·区域化变量理论 | 第62-63页 |
·变异函数及结构分析 | 第63-68页 |
·克立格法(也称克立金法) | 第68-74页 |
·数学模型 | 第74-96页 |
·原始样品统计分析 | 第74-79页 |
·组合样及其统计分析 | 第79-89页 |
·实验变异函数的计算及理论变异函数曲线拟合 | 第89-95页 |
·交叉检验 | 第95-96页 |
·品位模型 | 第9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10页 |
第五章 矿床模型的应用 | 第110-126页 |
·储量计算及结果对比 | 第110-113页 |
·矿化富集规律研究 | 第113-118页 |
·矿体东方向(倾向方向) | 第113-115页 |
·矿体南北方向(走向方向) | 第115-116页 |
·矿体垂直方向(厚度方向) | 第116-118页 |
·结论 | 第118页 |
·成矿预测 | 第118-120页 |
·矿山生产管理 | 第120-123页 |
·数据的动态查询 | 第120-121页 |
·多方案圈定矿体和多目标决策 | 第121页 |
·自动成图 | 第121-123页 |
·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开发利用 | 第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附录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