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多源遥感信息集成应用的意义 | 第11-13页 |
·开发多源遥感信息集成应用系统的重要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工作简介 | 第15-16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多源遥感信息集成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 第18-30页 |
·平台+插件技术 | 第18-21页 |
·平台+插件技术 | 第18-20页 |
·平台+插件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空间数据库技术 | 第21-24页 |
·空间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 | 第21-22页 |
·传统的空间数据组织方式 | 第22-23页 |
·空间数据库 | 第23-24页 |
·基于GPU 的高性能计算技术 | 第24-30页 |
·GPU 通用计算的概念 | 第24-25页 |
·CUDA 并行编程架构 | 第25-28页 |
·GPU 通用计算用于图像处理时的优势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多源遥感信息集成应用系统设计 | 第30-42页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30-33页 |
·C/S 结构和B/S 结构 | 第30-31页 |
·系统总体结构及其组成部分 | 第31-32页 |
·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 第32-33页 |
·综合处理平台硬件结构 | 第33-35页 |
·伺服服务器组 | 第33-34页 |
·数据库服务器 | 第34页 |
·高性能计算服务器 | 第34-35页 |
·高速图形渲染服务器 | 第35页 |
·综合处理平台软件体系结构 | 第35-39页 |
·服务管理子系统 | 第36-37页 |
·数据访问子系统 | 第37页 |
·数据处理子系统 | 第37-38页 |
·数据可视化子系统 | 第38页 |
·网络通信子系统 | 第38页 |
·基础服务子系统 | 第38-39页 |
·综合处理平台流程设计 | 第39-42页 |
·综合处理平台工作模式 | 第39-40页 |
·预置流程模式的工作流程 | 第40页 |
·人机交互模式的工作流程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综合处理平台的实现 | 第42-66页 |
·系统环境 | 第42-43页 |
·开发语言 | 第42页 |
·服务器配置 | 第42-43页 |
·网络环境 | 第43页 |
·平台+插件技术的实现 | 第43-47页 |
·遥感信息处理链和遥感信息处理树 | 第43-45页 |
·平台+插件技术的实现方案 | 第45-46页 |
·插件的实现 | 第46页 |
·平台的实现 | 第46-47页 |
·空间数据库的实现 | 第47-48页 |
·Oracle Spatial | 第47页 |
·基于Oracle Spatial 的空间数据库实现 | 第47-48页 |
·GPU 高性能计算服务的实现 | 第48-50页 |
·服务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 第50-53页 |
·用户和会话管理模块 | 第50-52页 |
·资源管理模块 | 第52-53页 |
·任务调度模块 | 第53页 |
·数据访问子系统的实现 | 第53-56页 |
·数据库访问模块 | 第53-54页 |
·文件系统访问模块 | 第54-56页 |
·数据处理子系统的实现 | 第56-57页 |
·算法管理模块 | 第56-57页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57页 |
·数据可视化子系统的实现 | 第57-59页 |
·渲染算法管理模块 | 第57-58页 |
·数据渲染模块 | 第58页 |
·影像金字塔管理模块 | 第58-59页 |
·网络通信子系统的实现 | 第59-62页 |
·套接字通信模块 | 第60-61页 |
·协议解析模块 | 第61-62页 |
·基础服务子系统的实现 | 第62-66页 |
·日志管理模块 | 第62-64页 |
·错误管理模块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