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1. 植物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植物多糖的提取 | 第11-12页 |
·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2-16页 |
2 植物多糖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多糖结构中的化学方法 | 第16-17页 |
·多糖结构的仪器分析法 | 第17-19页 |
3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多糖的抗病毒、抗肿瘤活性 | 第19页 |
·多糖的抗氧化性 | 第19-20页 |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20页 |
·多糖的抗衰老作用 | 第20页 |
4 甘薯蔓多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5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超声波辅助提取甘薯蔓多糖工艺的研究 | 第26-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试剂 | 第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试验方法与内容 | 第27-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料液比对甘薯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浸提温度对甘薯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超声处理—水提时间对甘薯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31页 |
·超声波功率对甘薯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pH 对甘薯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提取次数对甘薯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甘薯蔓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与验证 | 第34-35页 |
·超声波辅助提取与常规热水提取对甘薯蔓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 小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甘薯蔓多糖脱色工艺的研究 | 第38-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8-39页 |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试验方法与内容 | 第39-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甘薯蔓多糖脱色工艺的选择 | 第41-42页 |
·EDTA 辅助甘薯蔓粗多糖脱色效果研究 | 第42页 |
·H_2O_2 用量对甘薯蔓粗多糖溶液脱色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温度对甘薯蔓粗多糖H_2O_2 脱色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脱色时间对甘薯蔓粗多糖H_2O_2 脱色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甘薯蔓粗多糖H_2O_2 脱色的适宜pH 值的确定 | 第44页 |
·甘薯蔓粗多糖脱色工艺的优化 | 第44-47页 |
3 小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甘薯蔓多糖分子特性浅析 | 第50-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0页 |
·主要仪器 | 第50-51页 |
·试验方法与内容 | 第51-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9页 |
·甘薯蔓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54页 |
·甘薯蔓多糖的基本理化性质 | 第54-55页 |
·甘薯蔓多糖的分子量与纯度测定 | 第55-57页 |
·甘薯蔓多糖红外光谱(IR)性质分析 | 第57-58页 |
·甘薯蔓多糖旋光性质和特性粘度 | 第58页 |
·甘薯蔓多糖1H-NMR 分析 | 第58-59页 |
·甘薯蔓多糖的热稳定性 | 第59页 |
3 小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甘薯蔓多糖硫酸化修饰工艺优化 | 第62-8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63页 |
·主要仪器 | 第63页 |
·检测方法与内容 | 第63-67页 |
2 结果分析 | 第67-78页 |
·甘薯蔓多糖硫酸化修饰适宜方法的确定 | 第67页 |
·氨基磺酸法甘薯蔓多糖硫酸酯化溶剂的选择 | 第67-68页 |
·甘薯蔓多糖氨基磺酸法硫酸化修饰工艺的影响因子分析 | 第68-72页 |
·甘薯蔓多糖硫酸化修饰工艺的优化 | 第72-77页 |
·硫酸化修饰对甘薯蔓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3 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