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14-40页 |
1.1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多孔材料的分类 | 第14-15页 |
1.3三维有序大孔材料(3DOM)的制备 | 第15-20页 |
1.3.1单分散胶体微球的合成 | 第16页 |
1.3.2胶体晶体模板的形成 | 第16-19页 |
1.3.3胶体晶体模板的填充 | 第19-20页 |
1.3.4胶体晶体模板的去除 | 第20页 |
1.4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应用 | 第20-29页 |
1.4.1催化剂和载体 | 第20-21页 |
1.4.2吸附剂和载体 | 第21-22页 |
1.4.3光学领域 | 第22-23页 |
1.4.4传感器 | 第23-28页 |
1.4.5电容器 | 第28页 |
1.4.6电极材料 | 第28-29页 |
1.5三维有序大孔颗粒的制备 | 第29-33页 |
1.5.1喷雾干燥法 | 第30-31页 |
1.5.2液滴微流控法 | 第31-33页 |
1.6三维有序大孔颗粒的应用 | 第33-37页 |
1.6.1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33-34页 |
1.6.2电催化应用 | 第34-35页 |
1.6.3生物检测应用 | 第35-36页 |
1.6.4药物输送及监控应用 | 第36-37页 |
1.7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页 |
1.8本论文的创新点及意义 | 第37-40页 |
第二章液滴微流控法制备胶体晶体微球 | 第40-54页 |
2.1引言 | 第40页 |
2.2实验试剂及实验设备 | 第40-41页 |
2.2.1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2.2.2实验仪器 | 第41页 |
2.3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2.3.1单分散SiO2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1-42页 |
2.3.2微流控装置的搭建 | 第42-43页 |
2.3.3胶体晶体微球的制备过程: | 第43-45页 |
2.4样品表征 | 第45-46页 |
2.4.1微球粒径测量 | 第45页 |
2.4.2表面形貌表征 | 第45-46页 |
2.4.3数码相机表征 | 第46页 |
2.5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2.5.1单分散SiO2纳米粒子的合成原理 | 第46-47页 |
2.5.2TEOS和浓氨水量对微球粒径的影响 | 第47-48页 |
2.5.3液滴微流控法生成液滴的过程 | 第48页 |
2.5.4胶体晶体微球生成条件的探究 | 第48-52页 |
2.6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磁性三维有序大孔颗粒 | 第54-60页 |
3.1引言 | 第54-55页 |
3.2实验试剂及实验设备 | 第55页 |
3.2.1实验试剂 | 第55页 |
3.2.2试验设备 | 第55页 |
3.3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3.4样品表征 | 第56页 |
3.4.1表面形貌表征 | 第56页 |
3.5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3.5.1填充次数对3DOM骨架结构的影响 | 第56-57页 |
3.5.2蚀刻时间对3DOM结构的影响 | 第57-59页 |
3.5.3磁性3DOM碳微球的磁性能和吸附性检测 | 第59页 |
3.6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三维有序大孔导电磁性碳颗粒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0-68页 |
4.1引言 | 第60页 |
4.2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60-61页 |
4.2.1实验试剂 | 第60-61页 |
4.2.2实验设备 | 第61页 |
4.3磁性三维有序大孔导电碳颗粒表面物质传输行为 | 第61-64页 |
4.4磁性三维有序大孔碳微球孔径与其电化学性能的关系 | 第64-66页 |
4.5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