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初次寻职者寻职行为研究--以上海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例

目录第1-6页
表目录第6-8页
图目录第8-9页
中文摘要第9-11页
英文摘要第11-13页
1. 绪论第13-20页
   ·研究背景第13-15页
     ·招募理论第13-14页
     ·行为动机理论第14页
     ·人格特质理论第14-15页
   ·研究动机第15-16页
   ·研究目的第16-17页
   ·研究流程第17-19页
   ·本文结构安排第19-20页
2. 文献综述第20-46页
   ·寻职行为的定义第20-26页
   ·寻职行为理论模式探讨第26-33页
     ·Soelberg的一般决策过程模式第26页
     ·Blau两构面寻职行为模式第26-27页
     ·Schwab工作搜寻与选择模型第27-28页
     ·Barber的阶段理论模型第28页
     ·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第28-31页
     ·小结第31-33页
   ·寻职行为相关变量的研究第33-40页
     ·人格特质与寻职行为的相关研究第33-37页
     ·主观规范与寻职行为的相关研究第37-38页
     ·环境因素与寻职行为的相关研究第38-40页
   ·行为意向与寻职行为间的中介变量相关研究第40-41页
   ·其它影响寻职行为的因素第41-43页
   ·现有研究文献评析第43-46页
     ·文献与相关研究理论性不足第43-44页
     ·实证研究数据的欠缺第44页
     ·研究变量欠缺整合的整体模型第44-45页
     ·本研究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第45-46页
3.研究方法第46-63页
   ·研究框架第46-48页
   ·研究假设第48-50页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第50-51页
   ·研究方法第51-57页
     ·叙述性统计第51页
     ·信度分析第51页
     ·因子分析第51页
     ·效度分析第51-52页
     ·相关分析第52页
     ·回归分析第52页
     ·逻辑斯回归分析第52-53页
     ·中介效果检验第53-57页
   ·研究变量以及衡量工具第57-62页
     ·个人特质的衡量第57-58页
     ·主观规范的衡量第58-59页
     ·环境因素的衡量第59-60页
     ·行为意向的衡量第60页
     ·寻职行为的衡量第60-62页
   ·个人背景变量第62-63页
4. 数据分析与结果第63-127页
   ·样本基本数据说明第63-70页
     ·人口统计变量第64-65页
     ·人口统计变量与毕业后规划的交叉分析第65-70页
   ·问卷量表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第70-79页
     ·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第70-71页
     ·问卷量表的效度分析第71-79页
   ·影响高校应届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因素第79-82页
   ·寻职活动的比较第82-86页
   ·寻职者个人特质与寻职渠道间的关系第86-89页
   ·主观规范与寻职渠道间的关系第89-91页
   ·环境因素与寻职渠道间的关系第91-93页
   ·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与寻职密集度的关系第93-101页
     ·个人特质与寻职密集度的关系第93-97页
     ·主观规范与寻职密集度的关系第97-98页
     ·环境因素与寻职密集度的关系第98-101页
   ·个人特质、主观规范、环境因素与行为意向的关系第101-109页
     ·个人特质与行为意向的关系第101-105页
     ·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的关系第105-106页
     ·环境因素与行为意向的关系第106-109页
   ·行为意向与寻职密集度的关系第109-111页
   ·以行为意向为中介效果的检验第111-127页
     ·个人特质对寻职密集度的影响通过行为意向为中介效果与间接效果检验第111-118页
     ·主观规范对寻职密集度的影响通过行为意向为中介效果与间接效果检验第118-121页
     ·环境因素对寻职密集度的影响通过行为意向为中介效果与间接效果检验第121-127页
5. 研究结论与贡献第127-141页
   ·研究结论第127-133页
     ·个人特质与因变量与中介变量的探讨第128-130页
     ·主观规范与因变量与中介变数的探讨第130-131页
     ·环境因素与因变量与中介变量的探讨第131-133页
   ·研究结果的应用与建议第133-137页
   ·本研究的创新与贡献第137-139页
   ·本研究限制与后续研究建议第139-141页
     ·研究对象第139页
     ·问卷量表第139页
     ·延续性的限制第139页
     ·中介效果研究第139页
     ·进行不同地区间的比较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6页
附录第146-150页
 附録A 问卷第146-149页
 附録B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49-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中的知识合法性--阿普尔教育哲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学而优则“仕”--1978年后的中国大学场域与权力精英生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