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世界各国新闻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社会转型时期的“有偿新闻”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绪论第7-9页
第一章 "有偿新闻"概述第9-15页
 第一节 有偿新闻的界定第9-11页
 第二节 有偿新闻的演变第11-14页
  一、由来已久的"有偿即闻"第11-12页
  二、新生演变的"有偿不闻"第12-14页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有偿新闻"产生的根源第15-31页
 第一节 观念上—"一切向钱看"扭曲的新价值观与旧的传统观念糟粕的发挥第15-19页
  一、"一切向钱看"扭曲的价值观是促成有偿新闻产生的直接动因第15-17页
  二、对传统观念的背离与曲解是促成有偿新闻产生的相关条件第17-19页
 第二节 体制上—从旧体制到新体制的嬗变第19-22页
  一、计划经济体制时几乎看不到披露出来的明目张胆的有偿新闻现象第19-20页
  二、市场经济的出现、社会转型期的观念及管理上的混乱无序为有偿新闻的出现以及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舞台第20-22页
 第三节 权利上—买卖双方话语权从"寻到租"的互补第22-25页
  一、媒体手中具有强势的话语权为买方市场提供了"寻权"的空间第22-23页
  二、媒体出出租手中的话语权使有偿新闻大量的蔓延第23-24页
  三、把新闻的商品性与有偿新闻混为一谈第24-25页
 第四节 媒体上—内部管理制度的缺陷与外部监管制度的失衡第25-29页
  一、媒体内部制度的缺陷第25-27页
  二、媒体外部监管制度的失衡第27-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从"繁峙矿难到封口费"看有偿新闻的危害第31-47页
 第一节 以"山西现象"为例的文本意义第31-33页
  一、山西现象具有连续性第31-32页
  二、山西现象具有典型性第32-33页
 第二节 透过"山西现象"看有偿新闻的危害第33-41页
  一、剥夺了受众的知情权第33-35页
  二、导致媒体的公信力下降第35-36页
  三、阻碍了信息流的正常传播第36-37页
  四、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原则第37页
  五、损坏了记者的职业形象,致使某些记者身败名裂第37-41页
 第三节 有偿新闻产生危害的必然性分析第41-45页
  一、"把关人的失误"对"有偿新闻"的必然影响第41-43页
  二、"拟态环境的虚拟性"对"有偿新闻"的必然影响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有偿新闻的治理策略第47-63页
 第一节 转型时期治理"有偿新闻"的必要性第47-50页
  一、良好的媒介竞争环境需要治理"有偿新闻"第47-49页
  二、受众对媒介的依赖需要治理"有偿新闻"第49-50页
 第二节 "有偿新闻"的治理策略第50-61页
  一、硬性策略—他律意识的制约第50-51页
  二、软性策略—自律意识的形成第51-55页
  三、监管策略—加强媒体内部的科学管理与外部的有效监督第55-57页
  四、经营策略—采编与经营要分开第57-58页
  五、运作策略—良好的媒介竞争机制第58-59页
  六、借鉴策略—对"公务员高薪养廉"薪酬管理制度的借鉴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结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纽约时报》涉华消费品安全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下一篇:网络“恶搞”现象的媒介伦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