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减摇鳍及其在水下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变形技术在航空和船舶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突起变形在航空和船舶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襟翼变形在航空和船舶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外零航速减摇鳍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波状突起减摇鳍 | 第19-30页 |
·波状突起鳍的风洞实验 | 第19-20页 |
·FLUENT数值计算 | 第20-24页 |
·几何建模 | 第20-21页 |
·网格建模 | 第21-23页 |
·FLUENT计算设置 | 第23-24页 |
·FLUENT仿真结果 | 第24-27页 |
·标准鳍型和波状突起鳍的定常水动力对比计算 | 第24-26页 |
·波状突起鳍的突起数目与水动力特性的关系 | 第26-27页 |
·波状突起鳍的增升增阻机理分析 | 第27-29页 |
·同一攻角下升力和阻力提高的定性分析 | 第27-28页 |
·减摇鳍表面突起个数对水动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零航速变拱度减摇鳍的外形优化 | 第30-36页 |
·零航速变形鳍鳍型研究的必要性 | 第30页 |
·零航速变拱度减摇鳍的升力模型 | 第30-31页 |
·拱度与弦长的关系 | 第31页 |
·建立寻优目标函数 | 第31-33页 |
·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拱度 | 第33-35页 |
·PSO解决优化问题的算法分析 | 第33-34页 |
·粒子群算法的仿真优化结果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零航速下襟翼减摇鳍的非定常水动力分析 | 第36-46页 |
·零航速标准鳍和襟翼鳍的实验模型 | 第36-37页 |
·几何模型 | 第36-37页 |
·标准鳍和襟翼鳍的运动学描述 | 第37页 |
·FLUENT软件的非定常水动力计算方法 | 第37-40页 |
·动网格模型 | 第37-39页 |
·用户自定义函数(UDF) | 第39-40页 |
·零航速襟翼鳍与标准鳍型的非定常水动力对比计算 | 第40-42页 |
·网格建模 | 第40-41页 |
·Fluent计算 | 第41-42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零航速下减摇鳍的变形鳍研究 | 第46-54页 |
·XT~(TM)系列零航速减摇鳍 | 第46页 |
·零航速襟翼鳍的外形优化 | 第46-49页 |
·襟翼位置对零航速襟翼鳍水动力的影响 | 第46-48页 |
·襟翼的变形角度对零航速襟翼鳍水动力的影响 | 第48-49页 |
·零航速襟翼鳍的运动规律优化 | 第49-52页 |
·运动幅值对零航速襟翼鳍水动力的影响 | 第49-51页 |
·运动频率对零航速襟翼鳍水动力的影响 | 第51-52页 |
·优化结果总结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零航速变形鳍减摇仿真 | 第54-63页 |
·零航速变形鳍减摇系统仿真分析 | 第54页 |
·水下机器人横摇模型 | 第54-56页 |
·零航速变形鳍减摇系统仿真 | 第56-62页 |
·零航速变拱度减摇鳍的仿真分析 | 第56-58页 |
·零航速襟翼鳍的仿真分析 | 第5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A | 第72-78页 |
附录B | 第78-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