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评论、欣赏论文

拟真语境下超真实与超绘画互动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绪论第12-31页
 一 选题缘起第12-15页
 二 研究现状第15-26页
 三 方法、思路与创新点第26-31页
第一章 拟真与拟像理论的逻辑构境第31-58页
 第一节 拟像的等级和形象的阶段第31-44页
  一 图像衍变的三个阶段第32-33页
  二 拟像的三个序列第33-40页
  三 形象的四个层次第40-44页
 第二节 价值的秩序与拟像的三个等级的逻辑构境第44-58页
  一 艺术商品化商品艺术化第44-46页
  二 价值的秩序与拟像三个等级的逻辑构境第46-58页
第二章 超真实与超绘画的历时性谱系第58-90页
 第一节 超真实与拟真的客体世界——超真实客体世界的历时性谱系第59-69页
  一 模仿说、再现说与古典绘画——超真实拟像的第一等级第60-63页
  二 复制说、生产说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超真实拟像的第二等级第63-66页
  三 拟真说与数码拟真时代的艺术作品——超真实拟像的第三等级第66-69页
 第二节 超绘画与拟真的主体世界——主体世界超绘画的历时性谱系第69-90页
  一 移情说、表现说、自主性绘画与精神分析学说、超现实主义绘画——超绘画拟像的第一等级第74-80页
  二 复制说、生产说与机械复制技术的动画、动画片——超绘画拟像的第二等级第80-83页
  三 拟真说与拟真的欲望、拟真的潜意识——超绘画拟像的第三等级第83-90页
第三章 超真实与超绘画拟像的历时性互动第90-129页
 第一节 超真实与超绘画的技术限定与类型、形态分类第90-112页
  一 艺术中的主客体技术之间的关系第90-94页
  二 超真实与超绘画技术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等级第94-102页
  三 拟真语境下超真实与超绘画的艺术类型及形态分类第102-112页
 第二节 超真实与超绘画的历时性异质互动——超真实与超绘画在延异中互动第112-129页
  一 延异的概念第112-115页
  二 具象、抽象物质绘画似真衍变轴第115-119页
  三 超真实衍变主轴第119-120页
  四 动画、动画片、数码绘画衍变轴第120-124页
  五 历时性超真实的顶点向超绘画逆转演变主轴第124-129页
第四章 超真实与超绘画拟像的共时性互动第129-178页
 第一节 超真实与超绘画的同质共时性互动——超真实与超绘画同质共时性互动的等级第129-149页
  一 数码绘画、动画、摄影、电影、动画片的研究现状及其困惑第132-135页
  二 数码绘画、数码动画、数码摄影、数码电影、数码动画片的共时性等级第135-143页
  三 数码绘画、动画、摄影、电影、动画片的同质共时性互动循环第143-149页
 第二节 生活与艺术二元中超真实与超绘画拟像的共时性互动第149-178页
  一 先有领土还是先有地图第149-153页
  二 超真实的迪士尼乐园第153-158页
  三 不可或缺的一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缓冲区第158-167页
  四 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第167-172页
  五 象征交换中超真实与超绘画拟像的互动第172-178页
结语第178-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86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86-187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87-188页
致谢第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画学科规范论
下一篇:中国绘画史中的语图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