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1章 综述 | 第8-19页 |
| ·乳腺癌干细胞的起源 | 第8页 |
| ·乳腺癌干细胞 | 第8-9页 |
| ·乳腺癌干细胞膜标志物 | 第9-12页 |
| ·ABCG2 | 第9页 |
| ·CD24 | 第9-10页 |
| ·CD44 | 第10页 |
| ·乙醛脱氢酶-1 | 第10-11页 |
| ·雌激素受体 | 第11页 |
| ·上皮细胞特异性抗原 | 第11页 |
| ·趋化因子受体-4 | 第11页 |
| ·CD29 | 第11-12页 |
| ·CD49 | 第12页 |
| ·乳腺癌癌干细胞的信号通路 | 第12-14页 |
| ·经典Wnt 信号途径 | 第12页 |
| ·Notch 信号途径 | 第12-13页 |
| ·Hedgehog(Hh)信号途径 | 第13页 |
| ·TGF-β信号途径 | 第13页 |
| ·VEGF 信号途径 | 第13-14页 |
| ·EGFR 信号途径 | 第14页 |
|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选 | 第14-15页 |
| ·SP 细胞分选法 | 第14-15页 |
| ·CD44~+CD24~(-/low)ESA~+lin~-表型 | 第15页 |
| ·乙醛脱氢酶-1 | 第15页 |
| ·乳腺癌细胞球培养 | 第15页 |
| ·BCSCs 与乳腺癌治疗 | 第15-18页 |
| ·BCSCs 对放疗的抵抗 | 第15-16页 |
| ·BCSCs 对化疗的抵抗 | 第16页 |
| ·针对BCSCs 的靶向治疗 | 第16-18页 |
| ·BCSCs 研究的问题与前景 | 第18-19页 |
| 第2章 前言 | 第19-21页 |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2-24页 |
| ·PBS 液配制 | 第22页 |
| ·DMEM/F12 培养基配制 | 第22-23页 |
| ·0.25%胰酶的配制 | 第23页 |
| ·胶原酶配制 | 第23页 |
| ·MTT 液的配制 | 第23页 |
| ·普鲁士蓝液配制 | 第23页 |
| ·HE 染液配制 | 第23-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 ·原代细胞培养 | 第24页 |
| ·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24-25页 |
| ·乳腺癌干细胞的分选 | 第25页 |
| ·细胞冻存 | 第25页 |
| ·细胞复苏 | 第25-26页 |
| ·细胞计数 | 第26页 |
| ·细胞生长曲线 | 第26页 |
| ·细胞移植实验 | 第26页 |
| ·Fe_30_4 纳米颗粒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 | 第26-27页 |
| ·MTT 法测定细胞活性 | 第27页 |
| ·细胞爬片普鲁士蓝染色 | 第27页 |
| ·乳腺癌干细胞标记后移植 | 第27-28页 |
| ·组织HE 染色步骤 | 第28页 |
| ·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 | 第28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28-29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29-32页 |
| ·原代细胞生长情况 | 第29页 |
| ·CD44~+CD24~(-/low) 细胞的分离 | 第29页 |
| ·细胞生长情况 | 第29页 |
| ·细胞致瘤性 | 第29-30页 |
| ·MTT 检测结果 | 第30页 |
| ·普鲁士蓝染色结果 | 第30页 |
| ·乳腺癌干细胞标记后移植 | 第30-32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2-36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7页 |
| 附录A 附录图表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