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饲料论文--饲料添加剂论文

高效棉酚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主要缩写词第1-11页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42页
 第一节 棉酚的性质及其脱毒方法研究进展第15-26页
  1 棉酚的性质及其检测方法第15-17页
   ·棉酚的结构与性质第15-17页
   ·棉酚的检测方法第17页
  2 棉籽饼粕在饲料中的应用及棉酚对动物体的危害第17-22页
   ·棉酚对反刍动物的影响第18-19页
   ·棉酚对非反刍动物的影响第19-22页
  3 棉酚的脱毒方法第22-26页
   ·物理法第22-23页
   ·化学法第23-24页
   ·生物法第24-26页
 第二节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26-41页
  1 蛋白质组学的历史背景第26-27页
  2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7-34页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第27-28页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第28-34页
  3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第34-39页
   ·蛋白质组学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34-36页
   ·蛋白质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第36-39页
  4 展望第39-41页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41-42页
第二章 研究报告第42-108页
 第一节 棉酚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第42-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50页
   ·棉酚降解菌的分离筛选第42-43页
     ·试验材料第42-43页
     ·培养基第43页
     ·棉酚降解菌筛选方法第43页
   ·棉酚降解菌的形态学鉴定第43-45页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第43-44页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第44-45页
   ·棉酚降解菌的分子鉴定第45-50页
     ·试验材料第45页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的配制第45-46页
     ·菌株培养与菌体收集第46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6-47页
     ·18S rDNA基因序列的扩增第47-50页
     ·18S rDNA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第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60页
   ·棉酚降解菌的分离筛选第50-51页
   ·棉酚降解菌的鉴定第51-60页
     ·棉酚降解菌的形态学鉴定第51-55页
     ·棉酚降解菌的分子鉴定第55-60页
  3 讨论第60-61页
  4 小结第61-62页
 第二节 棉酚降解菌的培养条件研究第62-7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5页
   ·菌种第62页
   ·培养基第62-63页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63页
   ·棉酚降解菌在不同碳源中的生长曲线第63-64页
   ·温度对棉酚降解菌生长的影响第64页
   ·棉酚降解菌生长过程中pH变化趋势第64页
   ·不同氮源对棉酚降解菌生长的影响第64页
   ·不同浓度棉酚对AN-1生长的影响第64-65页
   ·数据分析第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70页
   ·棉酚降解菌在不同碳源中的的生长情况第65-66页
   ·不同温度对棉酚降解菌生长的影响第66-67页
   ·棉酚降解菌生长过程中pH变化趋势第67-68页
   ·不同氮源对棉酚降解菌的影响第68-69页
   ·棉酚降解菌AN-1的棉酚耐受性第69-70页
  3 讨论第70-71页
  4 小结第71-72页
 第三节 降解棉酚菌株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第72-10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3-83页
   ·菌种第73页
   ·试剂第73页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73-77页
     ·蛋白电泳试剂的配制第73-76页
     ·质谱试剂的配制第76-77页
   ·主要仪器第77页
   ·真菌AN-1蛋白的提取及定量第77-78页
   ·SDS-PAGE电泳第78-80页
     ·制胶第78-79页
     ·蛋白样品处理及上样第79页
     ·电泳第79页
     ·染色第79-80页
     ·脱色第80页
     ·成像第80页
   ·双向电泳(2-DE)第80-83页
     ·第一向等电聚焦(IEF)第80-81页
     ·平衡第81页
     ·第二向SDS-PAGE电泳第81-82页
     ·硝酸银染色第82页
     ·图像采集及分析第82页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分析第82-8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3-104页
   ·SDS-PAGE电泳结果第83-84页
   ·棉酚降解菌AN-1在不同碳源中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第84-86页
   ·双向电泳图谱差异比对第86-90页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第90-93页
   ·几个差异蛋白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第93-104页
     ·蛋白点7的PMF分析结果第93-96页
     ·蛋白点10的PMF分析结果第96-97页
     ·蛋白点15的PMF分析结果第97-100页
     ·蛋白点23的PMF分析结果第100-102页
     ·蛋白点39的PMF分析结果第102-104页
  3 讨论第104-107页
   ·真菌蛋白样品的制备第104页
   ·双向电泳实验条件的优化第104-105页
   ·差异蛋白点的比对第105-106页
   ·质谱鉴定第106-107页
  4 小结第107-108页
第三章 论文提示、创新点及后续研究展望第108-111页
 1 提示第108-109页
 2 创新点第109页
 3 后续研究展望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0页
附录一 pUCm-T Vector第120-121页
附录二 Mascot数据库在线检索界面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植物源性物质对生长湖羊瘤胃发酵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乳酸链球菌菌素治疗奶牛隐性乳腺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