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代谢组学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2 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6 研究指标 | 第14-15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6-17页 |
2.2 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 第17-18页 |
2.3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4 样品分析 | 第19页 |
2.4.1 植物和土壤样品的生态化学计量分析 | 第19页 |
2.4.2 盐地碱蓬代谢组学分析 | 第19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19-21页 |
2.5.1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2.5.2 生态化学计量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滨海湿地不同生境下盐地碱蓬的生长和化学计量性状 | 第21-31页 |
3.1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21-22页 |
3.2 潮间带和潮上带盐地碱蓬的生长指标 | 第22-23页 |
3.2.1 潮间带和潮上带盐地碱蓬地上、地下部分相对生长速率 | 第22页 |
3.2.2 潮间带和潮上带盐地碱蓬的生物量分配策略 | 第22-23页 |
3.3 潮间带和潮上带盐地碱蓬中C、N、P的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 第23-25页 |
3.4 不同生境盐地碱蓬C、N、P化学计量关系 | 第25-27页 |
3.5 不同器官盐地碱蓬C、N、P化学计量关系 | 第27-29页 |
3.6 讨论与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滨海湿地不同生境对盐地碱蓬代谢组学的影响 | 第31-44页 |
4.1 植物分组以及仪器检测条件 | 第31-32页 |
4.1.1 植物分组 | 第31-32页 |
4.1.2 UHPLC-QTOF/MS检测条件 | 第32页 |
4.2 不同生境、不同器官盐地碱蓬的TCI图谱和差异代谢物分析 | 第32-35页 |
4.2.1 盐地碱蓬的UHPLC-QTOF/MS图谱 | 第32-34页 |
4.2.2 盐地碱蓬的差异代谢物的主成分分析 | 第34-35页 |
4.3 盐地碱蓬不同器官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 第35-39页 |
4.3.1 潮上带生境盐地碱蓬根和叶的差异代谢物 | 第35-37页 |
4.3.2 潮间带生境盐地碱蓬根和叶的差异代谢物 | 第37-39页 |
4.4 潮上带和潮间带不同生境下盐地碱蓬的差异代谢物 | 第39-42页 |
4.4.1 不同生境盐地碱蓬的叶片中的差异代谢物 | 第39-40页 |
4.4.2 不同生境下盐地碱蓬的根的差异代谢物 | 第40-42页 |
4.5 讨论与小结 | 第42-44页 |
4.5.1 不同器官盐地碱蓬在相同胁迫下的代谢组学变化 | 第42页 |
4.5.2 盐地碱蓬的同一器官不同生境下的代谢组学变化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滨海不同生境盐地碱蓬的化学计量关系与代谢调节策略 | 第44-53页 |
5.1 不同生境土壤C、N、P的含量及其理化性质 | 第44-46页 |
5.2 盐地碱蓬不同器官的代谢和化学计量主成分分析 | 第46-48页 |
5.2.1 潮上带盐地碱蓬叶片和根的代谢与化学计量主成分分析 | 第46-47页 |
5.2.2 潮间带盐地碱蓬叶片和根的代谢物与化学计量主成分分析 | 第47-48页 |
5.3 不同生境下盐地碱蓬的代谢和化学计量主成分分析 | 第48-51页 |
5.3.1 不同生境盐地碱蓬叶片的代谢与化学计量主成分分析 | 第48-50页 |
5.3.2 不同生境盐地碱蓬根的代谢与化学计量主成分分析 | 第50-51页 |
5.4 讨论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