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Burkholderia fungorum FM-2对菲的降解及重金属耐受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第11-15页
        1.1.1 我国PAHs的污染现状第13-14页
        1.1.2 PAHs的去除方法第14-15页
            1.1.2.1 生物降解法第14-15页
            1.1.2.2 光催化降解第15页
    1.2 模式PAH菲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菲的结构及化学特性第15-16页
        1.2.2 环境条件对PHE降解的影响第16页
        1.2.3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16-17页
        1.2.4 菲的代谢途径第17-18页
    1.3 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第18-21页
        1.3.1 重金属的来源第19页
        1.3.2 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现状第19-20页
        1.3.3 重金属的毒性及去除方式第20-21页
            1.3.3.1 重金属的毒性第20页
            1.3.3.2 重金属的去除方式第20-21页
    1.4 混合污染物污染环境的修复第21-22页
        1.4.1 PAHs和重金属共同污染的生物修复现状第21页
        1.4.2 重金属对PAHs生物降解的影响第21-22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菲降解菌的分类、鉴定、富集和降解特性研究第23-31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2.1.1 样品、化学试剂、供试培养基第23页
        2.1.2 实验仪器第23-24页
        2.1.3 菲降解菌的筛选第24页
        2.1.4 菲降解菌的形态学与生理生化鉴定第24-25页
            2.1.4.1 菌株的形态观察第24-25页
            2.1.4.2 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第25页
        2.1.5 菲降解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第25页
        2.1.6 菲降解菌的生长曲线与降解实验测定第25-2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6-30页
        2.2.1 菌株FM-2的形态特征第26-27页
        2.2.2 菌株FM-2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第27-28页
        2.2.3 菌株FM-2生长曲线测定第28-29页
        2.2.4 菌株FM-2的菲降解实验测定第29-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菌株FM-2的菲降解实验优化及代谢途径分析第31-38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3.1.1 供试菌株、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第31页
        3.1.2 培养基制备与菌悬液培养第31页
        3.1.3 不同培养时间、温度、盐度和pH对菌株FM-2降解菲的影响第31-32页
        3.1.4 菲代谢中间产物分析第3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2-36页
        3.2.1 培养时间、温度、盐度和p H对菌株FM-2降解菲的影响第32-35页
        3.2.2 菌株FM-2降解菲的代谢途径分析第35-36页
    3.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鼠李糖脂对菌株降解菲及细胞表面特征的影响第38-47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4.1.1 供试菌株、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第38页
        4.1.2 培养基的制备与菌悬液的培养第38页
        4.1.3 鼠李糖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第38-39页
        4.1.4 鼠李糖脂对菲的增溶实验第39页
        4.1.5 鼠李糖脂作用下菌株降菲实验第39页
        4.1.6 鼠李糖脂作用下细胞表面疏水性(CSH)及脂多糖(LPS)的变化第39-40页
            4.1.6.1 CSH的测定第39-40页
            4.1.6.2 LPS的测定第40页
        4.1.7 鼠李糖脂作用下细胞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第40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0-46页
        4.2.1 鼠李糖脂的CMC第40-41页
        4.2.2 鼠李糖脂对菲增溶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4.2.3 鼠李糖脂对菌株降菲效率的影响第42-43页
        4.2.4 鼠李糖脂对细胞表面疏水性(CSH)及脂多糖(LPS)的影响第43-45页
        4.2.5 鼠李糖脂对细胞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第45-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菌株FM-2生物修复菲-重金属双重污染土壤的初步探究第47-61页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5.1.1 供试菌株、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第47页
        5.1.2 LMM中重金属对菲降解的影响第47-48页
        5.1.3 LMM中菌株FM-2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分析第48页
            5.1.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分析第48页
            5.1.3.2 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分析第48页
            5.1.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第48页
        5.1.4 菲与Zn(Ⅱ)或Cd(Ⅱ)双重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第48-50页
            5.1.4.1 实验土壤的处理第49页
            5.1.4.2 土壤中菲降解率测定第49-50页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60页
        5.2.1 LMM中重金属Zn~(2+)、Cd~(2+)、Pb~(2+)对菲降解的影响第50-53页
        5.2.2 ICP-OES结果第53-55页
        5.2.3 SEM结果第55页
        5.2.4 FTIR结果第55-58页
        5.2.5 土壤中菲降解情况分析第58-60页
    5.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颈椎椎间PLA融合器的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滨海不同生境盐地碱蓬的化学计量关系与代谢调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