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符号说明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理论及内容 | 第10-12页 |
1.4.1 研究理论 | 第10-11页 |
1.4.2 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钢圈疲劳研究的理论方法 | 第12-19页 |
2.1 疲劳的定义及分类 | 第12-13页 |
2.2 疲劳破坏特征 | 第13页 |
2.3 研究疲劳寿命的理论方法 | 第13-17页 |
2.3.1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13-14页 |
2.3.2 影响车轮疲劳的主要因素 | 第14-17页 |
2.3.2.1 平均应力的影响 | 第14-15页 |
2.3.2.2 载荷形式的影响 | 第15页 |
2.3.2.3 尺寸效应 | 第15-16页 |
2.3.2.4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 第16页 |
2.3.2.5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16页 |
2.3.2.6 表面加工的影响 | 第16-17页 |
2.3.2.7 工作环境的影响 | 第17页 |
2.4 名义应力法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钢圈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及疲劳分析 | 第19-33页 |
3.1 AnsysWorkbench 软件的介绍 | 第19-20页 |
3.2 在 Ansysworkbench 环境下钢圈的有限元分析 | 第20-29页 |
3.2.1 有限元分析在车轮设计的应用 | 第20页 |
3.2.2 车轮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第20-29页 |
3.2.2.1 车轮的有限元模型 | 第20-23页 |
3.2.2.2 载荷及约束设置 | 第23-24页 |
3.2.2.3 钢圈有限元分析的解算结果 | 第24-29页 |
3.2.2.4 结论 | 第29页 |
3.3 ANSYS 中对钢圈的疲劳仿真 | 第29-33页 |
3.3.1 Fatigue Tool 中载荷的循环类型 | 第29页 |
3.3.2 钢圈的疲劳仿真 | 第29-33页 |
第四章 车轮结构中循环应力的理论分析 | 第33-50页 |
4.1 应力分析的理论方法 | 第33-34页 |
4.1.2 不同循环特征下疲劳应力的分类 | 第33页 |
4.1.3 应力屈服准则 | 第33-34页 |
4.2 本文对试验钢圈的应力状态分析 | 第34-49页 |
4.2.1 钢圈应力试样点的选取 | 第34-49页 |
4.2.1.1 钢圈在 20Kn.m 弯矩下试样点的解算分析 | 第35-47页 |
4.2.1.2 钢圈分别在 30Kn.m 和 40Kn.m 时应力变化情况 | 第47-49页 |
4.3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基于史密斯公式对钢圈疲劳寿命的预测及分析 | 第50-74页 |
5.1 应力疲劳特性 | 第50-51页 |
5.1.1 S-N 曲线 | 第50页 |
5.1.2 S-N 曲线的数学表达 | 第50-51页 |
5.2 局部应力-应变法简介 | 第51-52页 |
5.3 史密斯公式简介 | 第52-53页 |
5.4 本文对试验模型进行的疲劳寿命研究 | 第53-74页 |
5.4.1 本文基于史密斯公式的疲劳寿命分析 | 第53-70页 |
5.4.1.1 史密斯公式的解算程序 | 第53-55页 |
5.4.1.2 史密斯公式对钢圈的寿命预算分析 | 第55-70页 |
5.4.2 本文基于 S-N 曲线的疲劳寿命分析 | 第70-74页 |
5.4.2.1 S-N 曲线绘制程序简介 | 第70-71页 |
5.4.2.2 S-N 曲线在疲劳寿命分析中的研究 | 第71-74页 |
第六章 钢圈弯曲疲劳试验 | 第74-79页 |
6.1 试验准备工作 | 第74-75页 |
6.1.1 CFT-5 型载重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机简介 | 第74页 |
6.1.2 车轮谐振测试 | 第74-75页 |
6.2 试验结果 | 第75-77页 |
6.3 试验结论 | 第77-7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Ι | 第83-86页 |
发表论文情况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