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1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1.2 国内目前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1.2.1 相关理论 | 第11-13页 |
1.2.2 相关实践探索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3.2 案例研究法 | 第14页 |
1.3.3 观察法 | 第14-15页 |
1.3.4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1.3.5 实验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操作性学习的基本概述和具体应用 | 第16-25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2.2 操作性学习的特征 | 第16-18页 |
2.2.1 亲历感知 | 第16-17页 |
2.2.2 自主探究 | 第17页 |
2.2.3 手脑并用 | 第17-18页 |
2.2.4 动作表征 | 第18页 |
2.3 操作性学习的分类以及具体形式(操作手段)的运用 | 第18-25页 |
2.3.1 感知型操作 | 第18-19页 |
2.3.2 探究型操作 | 第19-23页 |
2.3.3 应用型操作 | 第23-24页 |
2.3.4 示范型操作 | 第24-25页 |
第3章 小学数学操作性学习现状分析 | 第25-38页 |
3.1 小学数学课堂操作环节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 第25-30页 |
3.1.1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3.1.2 调查目的 | 第25页 |
3.1.3 调查方式 | 第25页 |
3.1.4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25-27页 |
3.1.5 结论分析 | 第27-30页 |
3.2 小学数学课堂操作环节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3.2.1 课堂秩序混乱 | 第30-32页 |
3.2.2 操作形式过于单一,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 第32-33页 |
3.2.3 操作环节流于形式 | 第33-35页 |
3.3 操作性学习教学中的误区分析 | 第35-37页 |
3.3.1 过分注重操作形式,缺乏理论性支撑 | 第35页 |
3.3.2 错误解读操作学习的本质,全盘否定传统教育 | 第35-36页 |
3.3.3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 第36页 |
3.3.4 传统教育思维根深蒂固 | 第36-37页 |
3.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操作性学习的有效案例分析 | 第38-49页 |
4.1 案例选择依据 | 第38-39页 |
4.1.1 案例《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选择依据 | 第38页 |
4.1.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选择依据 | 第38-39页 |
4.1.3 《数据收集整理》的选择依据 | 第39页 |
4.1.4 《量一量比一比》的选择依据 | 第39页 |
4.2 典型案例的分析 | 第39-48页 |
4.2.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案例分析 | 第39-42页 |
4.2.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案例分析 | 第42-43页 |
4.2.3 《数据收集整理(二)》案例分析 | 第43-46页 |
4.2.4 《量一量比一比》案例分析 | 第46-48页 |
4.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操作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归纳及可行性研究 | 第49-58页 |
5.1 操作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归纳 | 第49-56页 |
5.1.1 注意良好操作习惯的规范 | 第49-50页 |
5.1.2 合理选择运用学具 | 第50-51页 |
5.1.3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 第51-54页 |
5.1.4 教师要有及时的指导 | 第54-55页 |
5.1.5 得出结论后及时小结 | 第55-56页 |
5.2 可行性研究 | 第56-57页 |
5.2.1 研究对象 | 第56页 |
5.2.2 研究目的 | 第56页 |
5.2.3 研究过程 | 第56页 |
5.2.4 实验结论 | 第56-57页 |
5.2.5 研究评价 | 第57页 |
5.3 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