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0.2.1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2-13页 |
0.2.2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3-15页 |
0.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0.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5-17页 |
0.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0.4.2 本文的不足 | 第16-17页 |
1 山东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理论分析 | 第17-21页 |
1.1 农民收入增加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1.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18-21页 |
1.2.1 农业融资论 | 第18页 |
1.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18-19页 |
1.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9页 |
1.2.4 局部知识理论 | 第19-21页 |
2 山东省农民收入与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 第21-31页 |
2.1 山东省农民收入现状 | 第21-25页 |
2.1.1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 第21-22页 |
2.1.2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增加 | 第22-23页 |
2.1.3 收入构成的改变 | 第23-25页 |
2.2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2.3 农村金融支持农民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2.3.1 产品结构不合理 | 第28-29页 |
2.3.2 农民获得金融贷款难 | 第29-30页 |
2.3.3 山东省农村金融环境欠佳 | 第30-31页 |
3 山东农村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31-39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1页 |
3.2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说明 | 第31-33页 |
3.2.1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3.2.2 指标选取 | 第31-33页 |
3.3 模型的设定 | 第33-34页 |
3.4 协整检验 | 第34-36页 |
3.4.1 单位根检验 | 第34-35页 |
3.4.2 协整检验 | 第35-36页 |
3.5 实证回归 | 第36-37页 |
3.6 结论 | 第37-39页 |
4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分析 | 第39-45页 |
4.1 强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 第39-42页 |
4.1.1 提升已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 | 第39-40页 |
4.1.2 发展农村保险市场 | 第40-41页 |
4.1.3 拓展山东省农村证券市场 | 第41-42页 |
4.2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 第42-43页 |
4.2.1 推行农村存贷款利率逐步市场化 | 第42页 |
4.2.2 扩大担保品范围,创新贷款担保方式 | 第42-43页 |
4.2.3 积极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 第43页 |
4.3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 第43-45页 |
4.3.1 发挥政府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 | 第43页 |
4.3.2 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 | 第43-44页 |
4.3.3 建设征信体系,净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