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一、我国环境纠纷的发生现状 | 第11-12页 |
二、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纠纷解决机制面临的新挑战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重难点、创新点 | 第13-1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三、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概述 | 第24-30页 |
第一节 环境纠纷的概念及类型 | 第24-26页 |
一、环境纠纷的概念与特征 | 第24-25页 |
二、环境纠纷的类型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环境纠纷的解决机制 | 第26-30页 |
一、传统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模式 | 第26-27页 |
二、我国传统环境纠纷解决机制面临的挑战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我国环境纠纷司法解决机制之运行现状 | 第30-34页 |
第一节 西宁市环境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运行状况 | 第30-31页 |
一、人民法院中环境纠纷案件的运行状况 | 第30-31页 |
二、人民检察院中环境纠纷案件的运行状况 | 第31页 |
第二节 我国环境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运行状况 | 第31-34页 |
一、环境纠纷进入司法程序的现状 | 第31-32页 |
二、环境纠纷诉讼结构和审判制度的现状 | 第32-33页 |
三、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的现状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我国环境纠纷司法解决机制之困境分析 | 第34-38页 |
第一节 法院中环境纠纷司法解决机制运行的困境 | 第34-35页 |
一、环境司法人员及律师业务素养不足 | 第34页 |
二、环境司法专门化及审判模式不完善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环境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立法不足 | 第35-36页 |
一、环境诉讼的主体资格以及可诉范围限制过多 | 第35-36页 |
二、环境法律的可司法性不足 | 第36页 |
三、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立法不足 | 第36页 |
第三节 环境公益诉讼举步维艰 | 第36-38页 |
一、适格的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较少 | 第36-37页 |
二、环境公益诉讼认定的难度较大 | 第37页 |
三、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未予明确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我国环境纠纷司法解决机制之完善路径 | 第38-49页 |
第一节 国外环境纠纷司法解决制度的借鉴 | 第38-40页 |
一、美国环境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借鉴 | 第38-39页 |
二、日本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参考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完善环境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的相关立法 | 第40-45页 |
一、构建环境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救济基金制度 | 第40-42页 |
二、立足本土资源,增强司法可操作性 | 第42-43页 |
三、司法判例的借鉴 | 第43-45页 |
四、增设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 第45页 |
第三节 完善法院与检察院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 | 第45-49页 |
一、完善法院解决环境纠纷的相关机制 | 第45-47页 |
二、健全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诉讼和支持起诉相关制度 | 第47-48页 |
三、建立与完善环境执法与环境司法的协调机制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件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