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公民权利与义务论文

浅析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1-12页
    1.2 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机制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1.2.1 地方立法第12-13页
        1.2.2 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机制第13页
    1.3 国内外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机制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国外关于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机制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机制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山东省青岛市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实例分析第16-22页
    2.1 与立法相关的政府规章和其他部分规范性文件第16页
    2.2 公众参与青岛市垃圾分类立法中的的难题第16-19页
        2.2.1 城市居民参与立法的意识淡薄第16-17页
        2.2.2 城市居民参与地方立法的方式途径和政府的宣传教育太过于单一第17-18页
        2.2.3 政府对立法的主导性远远大民众对立法的建议第18-19页
    2.3 公众参与青岛市垃圾分类立法存在问题的原因第19-20页
        2.3.1 青岛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立法的意识还有待提高第19-20页
        2.3.2 青岛市政府对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立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20页
    2.4 青岛市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立法的路径选择第20-22页
        2.4.1 地方立法的信息进行公开第20页
        2.4.2 定期性的组织地方立法的听证、座谈会第20-22页
第3章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依据第22-28页
    3.1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理论基础第22-26页
        3.1.1 人民主权论据第22页
        3.1.2 公众参与的民主理论第22-24页
        3.1.3 治理理论第24-26页
        3.1.4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6页
    3.2 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法律依据第26-28页
        3.2.1 宪法规定了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权利第26-27页
        3.2.2 专门法提供了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第27-28页
第4章 我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现状第28-33页
    4.1 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所取得的成就第28-29页
        4.1.1 我国出台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法律法规第28页
        4.1.2 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方式和途径第28-29页
    4.2 目前中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4.2.1 地方立法机关的主导性过强第29页
        4.2.2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有序性不强第29页
        4.2.3 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思想意识不足第29-30页
        4.2.4 公众参与渠道比较单一第30-31页
    4.3 我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1-33页
        4.3.1 政治民主体制不完善第31页
        4.3.2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第31-32页
        4.3.3 公众参与心理和法律知识原因第32-33页
第5章 国外立法公众参与机制对我国的启示第33-37页
    5.1 日本的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实践第33-34页
        5.1.1 日本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公听会形式第33页
        5.1.2 日本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提交意见书程序第33页
        5.1.3 日本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咨询程序第33-34页
        5.1.4 日本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审议会第34页
    5.2 美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方法第34-37页
        5.2.1 州议会立法听证制度第34页
        5.2.2 美国地方立法中公众立法倡议制度第34-35页
        5.2.3 美国的信息公开公告制度第35-37页
第6章 探索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地方机制的有效途径第37-42页
    6.1 让公众与地方立法有制度保障第37页
        6.1.1 加大公众在立法规划草案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力度第37页
        6.1.2 起草阶段参与制度的完善第37页
    6.2 提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意识和能力第37-39页
        6.2.1 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第38页
        6.2.2 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第38-39页
        6.2.3 提高公众参与立法的能力第39页
    6.3 拓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途径和方式第39-40页
        6.3.1 建立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有效制度第39页
        6.3.2 完善立法听证制度第39-40页
    6.4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立法的配套机制第40-42页
        6.4.1 完善立法公开制度第40页
        6.4.2 建立公众立法参与意见采纳与反馈制度第40页
        6.4.3 建立公众参与立法的激励机制第40-41页
        6.4.4 拓宽公众参与立法的途径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济南市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下一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