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1.1 植物叶器官发育及调控机理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1.1 叶原基的起始和发育 | 第16页 |
1.1.2 叶三维极性的建立 | 第16-18页 |
1.1.3 叶片的扩展和成熟 | 第18页 |
1.1.4 植物激素及其它相关因子对叶形态调控的研究 | 第18-20页 |
1.2 植物雌不育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 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瓜上的研究与应用 | 第22-23页 |
1.4 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突变体基因CSrl的图位克隆和初步功能分析 | 第25-45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2.1.1 材料 | 第25页 |
2.1.2 试剂 | 第25-2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6-29页 |
2.2.1 C356和C949圆叶突变体表型观察及遗传规律分析 | 第26页 |
2.2.2 Csrl-1和Csrl-2基因遗传连锁图谱的初步构建 | 第26页 |
2.2.3 Csrl-1和Csrl-2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26-27页 |
2.2.4 候选基因的注释以及功能预测 | 第27页 |
2.2.5 MutMap方法对候选基因的鉴定 | 第27页 |
2.2.6 候选基因突变位点的多样性分析及等位性检测 | 第27页 |
2.2.7 候选基因Csrl的克隆 | 第27-28页 |
2.2.8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28页 |
2.2.9 实时定量PCR分析 | 第28页 |
2.2.10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表型观察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2页 |
2.3.1 C356和C949圆叶突变体表型观察分析 | 第29-30页 |
2.3.2 C356和C949圆叶突变体遗传规律分析 | 第30-31页 |
2.3.3 Csrl-1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 第31-35页 |
2.3.4 Csrl-2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 第35-37页 |
2.3.5 Csrl-1和Csrl-2候选基因的克隆 | 第37-38页 |
2.3.6 Csrl-1与Csrl-2的等位性检测分析 | 第38页 |
2.3.7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8-39页 |
2.3.8 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 | 第39-41页 |
2.3.9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表型观察分析 | 第41-42页 |
2.4 讨论 | 第42-45页 |
2.4.1 CsPID1基因是调控rl-1和rl-2突变体的候选基因 | 第42-44页 |
2.4.2 圆叶形成机制的推测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圆叶突变体雌性不育机制的研究 | 第45-55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45-47页 |
3.1.1 材料与表型数据的收集 | 第45页 |
3.1.2 解剖学观察 | 第45页 |
3.1.3 花粉活力的观察 | 第45-46页 |
3.1.4 正反交测试 | 第46页 |
3.1.5 荧光电镜观察 | 第46页 |
3.1.6 植物样的组织切片观察 | 第46页 |
3.1.7 实时定量PCR分析 | 第46-47页 |
3.2 结果和分析 | 第47-53页 |
3.2.1 C949突变体的花器官表型 | 第47-48页 |
3.2.2 解剖学观察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3.2.3 植物花粉育性的鉴定 | 第49页 |
3.2.4 正反交测试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3.2.5 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的观察分析 | 第50-51页 |
3.2.6 植物样的组织切片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3.2.7 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 第52-53页 |
3.3 讨论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55-56页 |
4.1 结论 | 第55页 |
4.2 创新点 | 第55页 |
4.3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76页 |
附录 | 第7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作者简介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