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Ag(111)电极/室温离子液体界面双电层及电荷转移动力学的电化学研究

摘要第13-16页
Abstract第16-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99页
    §1.1 传统水溶液体系电化学过程的研究概况第20-35页
        §1.1.1 “电极/水溶液”体系界面双电层的基本概念第20-23页
        §1.1.2 “电极/水溶液”体系界面双电层的理论模型第23-25页
        §1.1.3 “电极/水溶液”体系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的理论体系第25-35页
    §1.2 室温离子液体中的界面双电层的研究第35-55页
        §1.2.1 室温离子液体的基本性质第35-38页
        §1.2.2 “电极/室温离子液体”界面双电层的理论研究第38-42页
        §1.2.3 “电极/室温离子液体”界面双电层的实验研究第42-55页
    §1.3 室温离子液体中的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的研究第55-67页
        §1.3.1 “电极/室温离子液体”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的实验研究第55-61页
        §1.3.2 “电极/室温离子液体”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的理论限制第61-66页
        §1.3.3 “电极/室温离子液体”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研究存在的问题第66-67页
    §1.4 电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第67-81页
        §1.4.1 电化学实验技术概述第67-68页
        §1.4.2 阶跃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解析方法第68-70页
        §1.4.3 循环伏安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解析方法第70-75页
        §1.4.4 阻抗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解析方法第75-81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设想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99页
第二章 实验第99-123页
    §2.1 实验试剂与气体第99-100页
        §2.1.1 实验试剂第99-100页
        §2.1.2 气体第100页
    §2.2 电极和电解池第100-105页
        §2.2.1 电极的选择与制备第100-103页
        §2.2.2 电解池的设计、制作与处理第103-105页
    §2.3 仪器和实验方法第105-113页
        §2.3.1 仪器第105-107页
        §2.3.2 实验方法第107-113页
    §2.4 COMSOL模拟方法与过程第113-120页
        §2.4.1 COMSOL仿真软件简介第113-115页
        §2.4.2 COMSOL电化学模拟过程第115-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3页
第三章 “Ag(111)/室温离子液体”界面双电层研究第123-155页
    §3.1 电化学阻抗谱在离子液体中的应用介绍第123-130页
        §3.1.1 电化学阻抗谱的实验要求第124-125页
        §3.1.2 电化学阻抗谱在离子液体中的数据变换第125-129页
        §3.1.3 电化学阻抗谱在离子液体中的数据处理方案第129-130页
    §3.2 Ag(111)在[BMI] [PF6]中的界面双电层研究第130-138页
        §3.2.1 循环伏安与EC-STM表征第131-132页
        §3.2.2 EC-AFM力曲线表征第132-135页
        §3.2.3 EIS的测定与等效电路拟合第135-138页
    §3.3 Ag(111)在[EMI][TFSI]中的界面双电层研究第138-147页
        §3.3.1 循环伏安与EC-STM表征第139-140页
        §3.3.2 EC-AFM力曲线表征第140-143页
        §3.3.3 EIS的测定与等效电路拟合第143-147页
    §3.4 电极性质对界面结构的影响第147-150页
    §3.5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5页
第四章 Ag电极/离子液体界面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晶面结构的影响第155-179页
    §4.1 [EMI][TFSI]中Cc的浓度与扩散系数的测定第155-158页
    §4.2 Ag(111)电极上Cc电荷转移过程的电化学研究第158-162页
        §4.2.1 不同扫描速度下的循环伏安测试第158-160页
        §4.2.2 双电位阶跃计时电流实验第160页
        §4.2.3 电化学阻抗谱的测定与等效电路拟合第160-162页
    §4.3 多晶Ag电极上电化学过程的研究第162-164页
    §4.4 Ag(111)电极与多晶Ag电极上的结果比较第164-176页
        §4.4.1 两种电极上Cc扩散系数的比较第164-165页
        §4.4.2 两种电极上电荷转移速率常数的计算与比较第165-172页
        §4.4.3 两种电极上电化学阻抗谱实验结果的对比第172-176页
    §4.5 本章小结第176-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79页
第五章 Ag(111)/离子液体界面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咪唑阳离子烷基侧链长度的影响第179-205页
    §5.1 [BMI][TFSI]和[OMI][TFSI]中Cc的浓度与扩散系数的测定第179-181页
    §5.2 Ag(111)Cc在[BMI] [TFSI]和[OMI] [TFSI]中的CV研究第181-185页
    §5.3 溶液电阻R_s的影响与半积分处理方法第185-192页
        §5.3.1 溶液电阻Rs的影响第185-186页
        §5.3.2 半积分处理方法第186-192页
    §5.4 阳离子侧链长度对Ag(111)上Cc的电荷转移反应的影响第192-198页
        §5.4.1 阳离子侧链长度对对称因子β的影响第192-195页
        §5.4.2 阳离子侧链长度对电荷转移速率常数k~0的影响第195-198页
    §5.5 本章小结第198-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05页
第六章 Ag(111)/离子液体界面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温度的影响第205-223页
    §6.1 不同温度下Cc在Ag(111)上[EMI][TFSI]中的电化学研究第205-209页
        §6.1.1 不同温度下电位阶跃法测量扩散系数第206-207页
        §6.1.2 不同温度下循环伏安实验第207-209页
    §6.2 半积分方法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第209-211页
    §6.3 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第211-215页
    §6.4 温度对“电极/离子液体”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的影响第215-217页
    §6.5 本章小结第217-219页
    参考文献第219-223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223-227页
致谢第227-229页

论文共2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叔亮氨酸制备的关键酶偶联体系构建及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针尖放电装置的研制及其用于固体样品元素分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