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L-叔亮氨酸制备的关键酶偶联体系构建及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42页
    1.1 手性药物的概况第17-18页
    1.2 L-叔亮氨酸的研究慨况第18-24页
        1.2.1 L-叔亮氨酸的基本性质和应用第18-20页
        1.2.2 L-叔亮氨酸的制备方法第20-23页
        1.2.3 生物催化法合成手性氨基酸的优点第23-24页
    1.3 辅酶再生系统第24-26页
    1.4 甲酸脱氢酶和亮氨酸脱氢酶第26-29页
        1.4.1 甲酸脱氢酶第26-28页
        1.4.2 亮氨酸脱氢酶第28-29页
    1.5 多酶复合体的构建及其意义第29-36页
        1.5.1 多酶复合体自组装及其意义第29-30页
        1.5.2 构建多酶复合体的方法第30-36页
    1.6 合成生物学研究及其在酶表达中的应用第36-39页
    1.7 海洋微生物的氧化还原酶挖掘第39-41页
        1.7.1 开发海洋来源的酶资源的益处第39-40页
        1.7.2 海洋微生物氧化还原酶的挖掘及酶学特性第40-41页
    1.8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41-42页
第二章 Alcanivorax dieselolei中嗜冷亮氨酸脱氢酶的性质及其在L-叔亮氨酸生产中的应用第42-60页
    2.1 引言第42-43页
    2.2 实验材料第43-48页
        2.2.1 菌株和质粒第43页
        2.2.2 主要试剂和缓冲液第43-47页
        2.2.3 主要仪器第47-48页
    2.3 实验方法第48-53页
        2.3.1 提取总DNA第48页
        2.3.2 PCR引物设计和扩增第48-49页
        2.3.3 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第49-50页
        2.3.4 酶活测定第50-51页
        2.3.5 AdLeuDH的酶学性质第51-52页
        2.3.6 催化合成L-叔亮氨酸第52-53页
    2.4 结果和讨论第53-58页
        2.4.1 AdLeuDH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菌的构建第53-54页
        2.4.2 序列分析和蛋白诱导表达第54-55页
        2.4.3 测定AdLeuDH的酶学性质第55-57页
        2.4.4 检测催化合成L叔亮氨酸的能力第57-58页
    2.5 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可协调多酶协同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在L-叔亮氨酸生产中的应用第60-82页
    3.1 引言第60-61页
    3.2 实验材料第61页
        3.2.1 菌株与质粒第61页
        3.2.2 主要试剂和缓冲液第61页
        3.2.3 主要仪器第61页
    3.3 实验方法第61-68页
        3.3.1 基因序列和生物砖质粒第61-62页
        3.3.2 制备感受态细胞第62-63页
        3.3.3 基因回路的构建第63-66页
        3.3.4 基因回路的表达第66-67页
        3.3.5 酶活与蛋白检测第67页
        3.3.6 基于基因回路生产L-叔亮氨酸第67-68页
    3.4 结果和讨论第68-81页
        3.4.1 基因回路的构建第68-76页
        3.4.2 基因回路的诱导和表达第76-79页
        3.4.3 不同调控回路催化合成L-叔亮氨酸的性能检测第79-81页
    3.5 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甲酸脱氢酶底物和辅酶结合位点的识别和定点突变研究第82-102页
    4.1 引言第82-83页
    4.2 实验材料第83页
    4.3 实验方法第83-91页
        4.3.1 基因序列第83页
        4.3.2 CboFDH的定点突变第83-88页
        4.3.3 结构建模第88页
        4.3.4 突变子的诱导、表达和纯化第88页
        4.3.5 测定突变子和野生型的酶学性质第88-91页
    4.4 结果和讨论第91-100页
        4.4.1 预测和解析CboFDH的活性位点、底物和辅酶结合位点第91-93页
        4.4.2 定点突变及检测第93-95页
        4.4.3 分析CboFDH和突变子的酶学性质第95-96页
        4.4.4 测定CboFDH和突变子的动力学常数第96-100页
    4.5 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基于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提高L-叔亮氨酸的产量第102-113页
    5.1 引言第102-103页
    5.2 实验材料第103页
    5.3 实验方法第103-108页
        5.3.1 工程菌的构建和蛋白表达第103-104页
        5.3.2 酶活测定第104页
        5.3.3 设计实验第104-107页
        5.3.4 L-叔亮氨酸制备第107-108页
    5.4 结果和讨论第108-112页
        5.4.1 CboFDH和LeuDH的表达及酶活检测第108-109页
        5.4.2 设计实验第109页
        5.4.3 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第109-112页
    5.5 小结第112-113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113-117页
    6.1 特色、创新点第113-114页
    6.2 结论第114-115页
    6.3 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3页
附录Ⅰ第133-134页
附录Ⅱ第134-13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药市场的生态哲学解析
下一篇:Ag(111)电极/室温离子液体界面双电层及电荷转移动力学的电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