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1.1 水稻粒型的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1.1 水稻克隆的粒型相关QTL | 第12-13页 |
1.1.2 水稻粒型调控的分子机制 | 第13-19页 |
1.1.2.1 调节细胞大小和数目调控水稻粒型 | 第13-14页 |
1.1.2.2 MAPK级联信号调控水稻粒型 | 第14页 |
1.1.2.3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降解蛋白调控水稻粒型 | 第14页 |
1.1.2.4 MicroRNA调控水稻粒型 | 第14-15页 |
1.1.2.5 转录水平调控水稻粒型 | 第15-16页 |
1.1.2.6 植物激素调控水稻粒型 | 第16-18页 |
1.1.2.6.1 细胞分裂素 | 第16页 |
1.1.2.6.2 油菜素内酯 | 第16-18页 |
1.1.2.6.3 生长素 | 第18页 |
1.1.2.7 异三聚体G蛋白信号转导途径调控水稻粒型 | 第18-19页 |
1.2 水稻G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1.2.1 异源三聚体G蛋白信号转导途径 | 第19-20页 |
1.2.2 异源三聚体G蛋白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0-21页 |
1.2.3 异源三聚体G蛋白参与植物激素的响应 | 第21-22页 |
1.2.3.0 异源三聚体G蛋白参与GA响应 | 第21页 |
1.2.3.1 异源三聚体G蛋白参与BR响应 | 第21页 |
1.2.3.2 异源三聚体G蛋白参与ABA响应 | 第21-22页 |
1.2.4 异源三聚体G蛋白调控水稻粒型的机制 | 第22-25页 |
1.2.4.1 G蛋白γ亚基蛋白结构域调控水稻粒型 | 第23页 |
1.2.4.2 G蛋白γ亚基竞争结合β亚基调控水稻粒型 | 第23-24页 |
1.2.4.3 G蛋白βγ二聚体调控下游的效应因子调控水稻粒型 | 第24-25页 |
1.3 植物蛋白磷酸酶PP2C的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1.3.1 植物蛋白磷酸酶的发现和分类 | 第25-26页 |
1.3.2 PP2Cs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 第26-27页 |
1.3.3 PP2Cs参与植物激素ABA信号转导途径 | 第27-28页 |
1.3.4 PP2Cs参与调控逆境胁迫响应 | 第28-30页 |
1.3.4.1 PP2Cs参与调控非生物胁迫响应 | 第28-29页 |
1.3.4.2 PP2C参与调控生物胁迫响应 | 第29-30页 |
1.3.5 水稻中PP2Cs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水稻B型G蛋白γ亚基RGG2的功能研究 | 第32-62页 |
2.1 前言 | 第32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32-41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2.2.1.1 菌株和载体 | 第32页 |
2.2.1.2 主要实验试剂和生化试剂和培养基配制 | 第32-33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3-41页 |
2.2.2.1 水稻种植条件和农艺性状调查 | 第33-34页 |
2.2.2.2 DNA提取和PCR扩增 | 第34页 |
2.2.2.3 植物总RNA提取、反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 第34-35页 |
2.2.2.4 水稻表达载体构建 | 第35-37页 |
2.2.2.5 GUS活性分析 | 第37页 |
2.2.2.6 原生质体转化和烟草瞬时转化 | 第37-38页 |
2.2.2.7 植物组织切片和颖壳扫描电镜 | 第38-39页 |
2.2.2.8 酵母双杂交 | 第39-40页 |
2.2.2.9 免疫共沉淀和LC-MS/MS分析 | 第40-41页 |
2.2.2.10 GA诱导第二叶鞘伸长和α淀粉酶响应 | 第41页 |
2.2.2.11 统计学分析 | 第41页 |
2.2.2.12 图像处理 | 第4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41-58页 |
2.3.1 RGG2属于B型G蛋白γ亚基 | 第41-45页 |
2.3.2 RGG2与RGB1相互作用分析 | 第45-46页 |
2.3.3 RGG2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6-48页 |
2.3.4 RGG2突变体能增加籽粒大小和提高水稻产量 | 第48-53页 |
2.3.5 RGG2负调控细胞扩张 | 第53-54页 |
2.3.6 RGG2参与了GA调控途径 | 第54-56页 |
2.3.7 高产品种武运粳7号背景下过量表达RGG2 | 第56-57页 |
2.3.8 RGG2在不同种质资源中的等位变异分析 | 第57-58页 |
2.4 小结和讨论 | 第58-62页 |
2.4.1 RGG2负调控水稻株高、籽粒大小和产量 | 第58-59页 |
2.4.2 G蛋白参与赤霉素响应 | 第59页 |
2.4.3 RGG2通过G蛋白调控路径调控籽粒大小可能的遗传模型 | 第59-60页 |
2.4.4 RGG2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 第60-62页 |
第三章 水稻PP2CA基因OsPP2C09的功能研究 | 第62-86页 |
3.1 前言 | 第62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62-64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3.2.1.1 实验载体、菌株和主要试剂 | 第62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3.2.2.1 进化树分析 | 第62页 |
3.2.2.2 DNA、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 第62页 |
3.2.2.3 GUS活性 | 第62-63页 |
3.2.2.4 亚细胞定位 | 第63页 |
3.2.2.5 酵母双杂交分析 | 第63页 |
3.2.2.6 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蛋白互作 | 第63页 |
3.2.2.7 细胞形态学分析 | 第63页 |
3.2.2.8 外源AB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63页 |
3.2.2.9 外源ABA对水稻根长的影响 | 第63-64页 |
3.2.2.10 干旱胁迫和叶片离体失水率分析 | 第64页 |
3.2.2.11 气孔扫描电镜观察 | 第64页 |
3.3 结果和分析 | 第64-81页 |
3.3.1 水稻和拟南芥中PP2CA进化树分析 | 第64-65页 |
3.3.2 OsPP2C09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65-66页 |
3.3.3 OsPP2C09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66-67页 |
3.3.4 OsPP2C09与OsPYLs、OsSAPKs的互作分析 | 第67-69页 |
3.3.5 OsPP2C09调控水稻株型和粒型 | 第69-72页 |
3.3.6 OsPP2C09正调控细胞扩增 | 第72-74页 |
3.3.7 OsPP2C09负调控ABA响应 | 第74-77页 |
3.3.8 OsPP2C09参与ABA介导的干旱胁迫响应 | 第77-80页 |
3.3.9 高产品种背景下过量表达OsPP2C09 | 第80-81页 |
3.4 小结和讨论 | 第81-86页 |
3.4.1 OsPP2C09是ABA信号转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82页 |
3.4.2 OsPP2C09与OsPYL和OsSAPK共定位 | 第82-83页 |
3.4.3 OsPP2C09参与ABA和干旱胁迫响应 | 第83-84页 |
3.4.4 OsPP2C09可能与水稻其他PP2C2A基因存在功能冗余 | 第84页 |
3.4.5 OsPP2C09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水稻产量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105页 |
附录 | 第105-115页 |
附录1 用于RGG2基因功能分析的引物 | 第105-106页 |
附录2 用于OsPP2C09基因功能分析的引物 | 第106-110页 |
附录3 132份水稻种质资源中RGG2的单倍型 | 第110-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