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控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热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5-17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阀控式可调阻尼减振器工作原理 | 第19-29页 |
2.1 阻尼形成机理 | 第19-22页 |
2.2 结构组成 | 第22-24页 |
2.3 工作原理 | 第24-28页 |
2.3.1 工作过程 | 第24-26页 |
2.3.2 工作特性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阀控式可调阻尼减振器节流特性研究 | 第29-46页 |
3.1 节流特性建模 | 第29-32页 |
3.2 节流阀片变形计算 | 第32-36页 |
3.2.1 单片阀片变形 | 第32-34页 |
3.2.2 叠加阀片变形 | 第34-36页 |
3.3 节流特性仿真分析 | 第36-39页 |
3.3.1 阀片数量对节流特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阀片外半径对节流特性的影响 | 第38页 |
3.3.3 最大变形量对节流特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4 固定节流孔半径对节流特性影响 | 第39页 |
3.4 节流特性试验研究 | 第39-45页 |
3.4.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40-42页 |
3.4.2 节流阀片样件加工 | 第42-43页 |
3.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阀控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热平衡及仿真分析 | 第46-68页 |
4.1 减振器的温升过程分析 | 第46-48页 |
4.2 阻尼致热功率模型 | 第48-56页 |
4.2.1 数学模型假设条件 | 第48页 |
4.2.2 复原行程 | 第48-52页 |
4.2.3 压缩行程 | 第52-56页 |
4.3 散热过程建模 | 第56-61页 |
4.3.1 热传导模型 | 第57-59页 |
4.3.2 热对流模型 | 第59-60页 |
4.3.3 热辐射模型 | 第60-61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61-66页 |
4.4.1 参数设定 | 第61-62页 |
4.4.2 温升特性 | 第62-65页 |
4.4.3 阻尼功衰减特性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阀控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热平衡实验研究 | 第68-76页 |
5.1 实验台架设计 | 第68-71页 |
5.1.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68-70页 |
5.1.2 电控单元设计 | 第70-71页 |
5.1.3 元件选型 | 第71页 |
5.2 减振器的阻尼特性及热平衡实验 | 第71-75页 |
5.2.1 实验目的与步骤 | 第71-72页 |
5.2.2 温升特性实验 | 第72-73页 |
5.2.3 阻尼功衰减实验 | 第73-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总结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
在校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83页 |
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