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绪论 | 第7-10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7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7-10页 |
1. 古诗教学对汉语教学的作用 | 第8页 |
2. 古诗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方法的实施 | 第8-10页 |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二、古诗教学实践前情况分析 | 第10-28页 |
(一) 教学环境 | 第10-11页 |
(二) 汉语教学情况 | 第11页 |
(三) 古诗教学情况 | 第11-12页 |
(四) 教学对象 | 第12-20页 |
1. 学生选定及其汉语水平说明 | 第12-13页 |
2. 对学生古诗学习的问卷调查与访谈 | 第13-20页 |
(五) 汉语教师 | 第20-25页 |
1. 对教师古诗教学的问卷调查 | 第21-24页 |
2. 对教师古诗教学的访谈 | 第24-25页 |
(六) 教学实践过程说明 | 第25-26页 |
(七) 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 | 第26-28页 |
三、对泰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选择 | 第28-34页 |
(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 第28页 |
(二) 教学方法的类别 | 第28-34页 |
1. 形象教学法 | 第28-29页 |
2. 直接翻译法 | 第29-30页 |
3. 朗读教学法 | 第30-32页 |
4. 音乐教学法 | 第32-33页 |
5. 体验教学法 | 第33-34页 |
四、古诗个案教学实践 | 第34-50页 |
(一) 个案选材及教学内容说明 | 第34-36页 |
1. 个案选材依据 | 第34-35页 |
2. 教学内容说明 | 第35-36页 |
(二) 个案教学实践 | 第36-50页 |
1. 怀乡思亲诗教学实践——以李白《静夜思》为例 | 第36-40页 |
2. 赠友送别诗教学实践——以李白《赠汪伦》为例 | 第40-44页 |
3. 山水田园诗教学实践——以邵康节《山村咏怀》为例 | 第44-47页 |
4. 咏物言志诗教学实践——以王安石《梅花》为例 | 第47-50页 |
五、教学实践总结 | 第50-57页 |
(一) 实践后学生汉语水平分析 | 第50-54页 |
(二) 教学实践的局限反思 | 第54页 |
(三) 古诗教学方法的实施建议 | 第54-56页 |
1. 充分利用多媒体 | 第54页 |
2. 注重趣味性 | 第54-55页 |
3.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 | 第55-56页 |
(四) 其他相关方面的建议 | 第56-57页 |
1. 汉语教师 | 第56-57页 |
2. 多开展课外扩展活动 | 第57页 |
六、结语 | 第57-59页 |
附录一 教学实践所教古诗列表 | 第59-61页 |
附录二 对学生古诗学习的调查问卷 | 第61-62页 |
附录三 对教师古诗教学的调查问卷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