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1.2.1 彩叶植物 | 第15-16页 |
1.2.2 彩叶植物的分类 | 第16-17页 |
1.2.3 植物的色彩 | 第17页 |
1.2.4 色彩心理学 | 第17-18页 |
1.3 国内外彩叶植物的发展现状 | 第18-23页 |
1.3.1 国内彩叶植物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1.3.2 国外彩叶植物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1.5.1 调研方法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南京市公园及广场秋色叶植物种类与配置的调查 | 第27-3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2.1.1 南京城市概况 | 第27-28页 |
2.2 调查时间与样地 | 第28-30页 |
2.3 南京市公园及广场秋色叶植物配置实例分析 | 第30-35页 |
2.3.1 规则式配置 | 第30-31页 |
2.3.2 自然式配置 | 第31-34页 |
2.3.3 混合式配置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南京市公园及广场中秋色叶植物的群落特征 | 第35-65页 |
3.1 调查研究方法 | 第35页 |
3.1.1 调查方法 | 第35页 |
3.2 调查结果与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 第35-60页 |
3.2.1 七桥瓮湿地公园 | 第36-41页 |
3.2.2 和平公园 | 第41-45页 |
3.2.3 清凉山公园 | 第45-52页 |
3.2.4 古林公园 | 第52-57页 |
3.2.5 汉中门广场 | 第57-60页 |
3.3 彩叶树种群落类型 | 第60-65页 |
3.3.1 七桥瓮湿地公园 | 第60-61页 |
3.3.2 和平公园 | 第61页 |
3.3.3 清凉山公园 | 第61-62页 |
3.3.4 古林公园 | 第62页 |
3.3.5 汉中门广场 | 第62-65页 |
第四章 南京市公园及广场中秋色叶植物的观赏特性 | 第65-153页 |
4.1 变色时序 | 第65-115页 |
4.1.1 七桥瓮湿地公园 | 第65-78页 |
4.1.2 和平公园 | 第78-84页 |
4.1.3 清凉山公园 | 第84-95页 |
4.1.4 古林公园 | 第95-106页 |
4.1.5 汉中门广场 | 第106-111页 |
4.1.6 小结 | 第111-115页 |
4.2 变色周期 | 第115-144页 |
4.2.1 七桥瓮湿地公园 | 第115-122页 |
4.2.2 和平公园 | 第122-126页 |
4.2.3 清凉山公园 | 第126-132页 |
4.2.4 古林公园 | 第132-139页 |
4.2.5 汉中门广场 | 第139-142页 |
4.2.6 小结 | 第142-144页 |
4.3 影响秋色叶树种观赏周期的因素 | 第144-145页 |
4.3.1 人为因素 | 第144页 |
4.3.2 自然因素 | 第144-145页 |
4.4 秋色叶植物观赏特性评价 | 第145-153页 |
4.4.1 AHP | 第145页 |
4.4.2 秋色叶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体系 | 第145-148页 |
4.4.3 评价因子的确定和一致性检测 | 第148-149页 |
4.4.4 秋色叶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 | 第149-152页 |
4.4.5 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153-157页 |
5.1 总结 | 第153-155页 |
5.2 讨论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1页 |
附录1 | 第161-163页 |
附录2 | 第163-164页 |
附录3 | 第164-166页 |
附录4 | 第166-167页 |
致谢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