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缩略词表 | 第17-20页 |
绪论 | 第20-2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1-43页 |
1 引言 | 第21页 |
2 阿特拉津的概况 | 第21-25页 |
2.1 阿特拉津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机理 | 第21-22页 |
2.2 阿特拉津的应用概况 | 第22-23页 |
2.3 阿特拉津在环境中的分布 | 第23-24页 |
2.4 阿特拉津的毒理效应 | 第24页 |
2.5 阿特拉津在环境中的转化和降解 | 第24-25页 |
3 外源性物质在植物体内解毒反应的研究概况 | 第25-30页 |
3.1 外源性物质在植物体内的代谢机理 | 第25-28页 |
3.2 转基因植物对环境中污染物的修复 | 第28-30页 |
4 植物中糖基转移酶的研究概况 | 第30-35页 |
4.1 植物的糖基转移酶多基因家族 | 第30-31页 |
4.2 植物中糖基转移酶的结构和糖基化种类 | 第31-33页 |
4.3 植物中糖基转移酶的生物学功能 | 第33-35页 |
5 植物中小分子硫醇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 第35-43页 |
5.1 植物体内的硫代谢 | 第35-37页 |
5.2 巯基和二硫键的性质和作用 | 第37-38页 |
5.3 植物中非蛋白质低分子量硫醇化合物 | 第38-41页 |
5.4 植物中小分子硫醇化合物的多样性 | 第41-43页 |
第二章 阿特拉津对紫花苜蓿的毒理效应和在紫花苜蓿体内的降解代谢 | 第43-65页 |
1 材料 | 第44-45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44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2.1 植物培养和处理方法 | 第45页 |
2.2 生物量的测定 | 第45页 |
2.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2.4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46页 |
2.5 酶学应答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2.6 紫花苜蓿组织中阿特拉津积累量的测定 | 第47页 |
2.7 紫花苜蓿组织中阿特拉津降解产物的测定 | 第47-48页 |
2.8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4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8-63页 |
3.1 阿特拉津对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 阿特拉津对紫花苜蓿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 阿特拉津在紫花苜蓿体内的富集和传导 | 第50-53页 |
3.4 紫花苜蓿体内阿特拉津降解产物的鉴定 | 第53-62页 |
3.5 阿特拉津对紫花苜蓿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三章 阿特拉津对紫花苜蓿转录组的影响 | 第65-89页 |
1 材料 | 第66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66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6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6-73页 |
2.1 紫花苜蓿的培养和处理 | 第66页 |
2.2 紫花苜蓿组织中总RNA的提取 | 第66-67页 |
2.3 RNA-Seq测序实验建库流程 | 第67页 |
2.4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 第67-70页 |
2.5 差异表达转录本分析 | 第70页 |
2.6 Gene Ontology (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70-71页 |
2.7 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71页 |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71-7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8页 |
3.1 RNA-Seq质量评估 | 第73-74页 |
3.2 文库之间数据对比与差异基因的分析 | 第74-76页 |
3.3 对比库中表达差异最大的前20个基因 | 第76-79页 |
3.4 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 | 第79-82页 |
3.5 与阿特拉津解毒代谢相关的DEGs的分析 | 第82-84页 |
3.6 与阿特拉津胁迫响应有关的DEGs的分析 | 第84-86页 |
3.7 相对定量和半定量PCR对RNA-Seq测序结果的验证 | 第86-8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四章 水稻糖基转移酶基因增强植物对阿特拉津的耐受性和降解作用 | 第89-119页 |
1 材料 | 第90-91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90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90-9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1-95页 |
2.1 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过表达植株获得 | 第91-94页 |
2.2 植物材料培养及处理方法 | 第94页 |
2.3 电解质渗透率的测定 | 第94页 |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94页 |
2.5 GT酶活力的测定 | 第94页 |
2.6 伸长量和干重 | 第94页 |
2.7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94-95页 |
2.8 阿特拉津在植物体内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 | 第95页 |
2.9 阿特拉津降解产物的提取 | 第95页 |
2.10 液质联用检测条件 | 第95页 |
2.11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9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95-117页 |
3.1 OsARGT1编码糖基转移酶 | 第95-97页 |
3.2 表达载体构建和转基因植株获得 | 第97-98页 |
3.3 OsARGT1在转基因水稻和拟南芥中的稳定表达 | 第98-100页 |
3.4 阿特拉津对过表达水稻和拟南芥生理状况的影响 | 第100-104页 |
3.5 阿特拉津在过表达水稻和拟南芥中的积累量 | 第104-109页 |
3.6 水稻体内降解产物的鉴定 | 第109-115页 |
3.7 水稻体内降解产物的相对定量 | 第115-11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五章 植物内源硫醇化合物对阿特拉津的解毒代谢作用 | 第119-135页 |
1 材料 | 第120-121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120-121页 |
1.2 仪器与试剂 | 第12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21-122页 |
2.1 紫花苜蓿的培养和处理 | 第121页 |
2.2 紫花苜蓿叶片中H_2O_2含量的检测 | 第121页 |
2.3 RNA-Seq测序实验建库流程 | 第121页 |
2.4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 第121-122页 |
2.5 液质联用检测条件 | 第12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22-134页 |
3.1 阿特拉津诱导紫花苜蓿产生过多的H_2O_2 | 第122-123页 |
3.2 阿特拉津对与硫醇化合物氧化还原相关酶的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3.3 阿特拉津对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上的酶的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26-128页 |
3.4 半胱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谱 | 第128-129页 |
3.5 紫花苜蓿和水稻中的硫醇化合物对阿特拉津的解毒代谢作用 | 第129-13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59页 |
全文总结 | 第159-161页 |
创新点 | 第161-163页 |
不足之处 | 第163-16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5-167页 |
致谢 | 第167-169页 |
附录 | 第169-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