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各种船舶论文--军用舰艇(战舰)论文

并联式复合驱动舰载稳定平台理论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舰载稳定平台研究概述第13-18页
        1.2.1 国外研究概述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概述第16-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7-18页
    1.3 舰船运动的在线预测研究概述第18页
    1.4 并联式复合驱动机构研究概述第18-24页
        1.4.1 复合驱动形式简析第18-20页
        1.4.2 并联式复合驱动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理论研究概述第20-22页
        1.4.3 并联式复合驱动机构尺寸优化理论研究概述第22-23页
        1.4.4 并联式复合驱动机构稳定控制策略研究概述第23-24页
    1.5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4-27页
第2章 舰船运动特性分析与预测第27-39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海浪运动模型第27-30页
    2.3 舰船运动模型第30-34页
    2.4 舰船所受干扰的预测模型第34-38页
        2.4.1 EMD-SVR 方法简介第34-37页
        2.4.2 基于 EMD-SVR 方法的纵摇预测算例第37-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并联式复合驱动平台的构型综合与分析第39-50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复合驱动单元构型第39-42页
    3.3 并联式复合驱动平台构型综合第42-46页
    3.4 并联式复合驱动机构的运动形式分析第46-49页
        3.4.1 复合驱动单元的等效形式第46-48页
        3.4.2 机构运动性质分析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非惯性系下并联式复合驱动平台的运动学分析第50-73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非惯性系下并联式复合驱动平台的位置解分析第50-55页
        4.2.1 直线驱动的位姿反解第52-54页
        4.2.2 转动驱动的输出位姿反解第54页
        4.2.3 复合驱动的驱动策略第54-55页
    4.3 非惯性系下并联式复合驱动平台的速度和加速度映射关系第55-68页
        4.3.1 直线驱动下的速度映射关系第56-59页
        4.3.2 直线驱动下的加速度映射关系第59-62页
        4.3.3 转动驱动下的速度映射关系第62-64页
        4.3.4 转动驱动下的加速度映射关系第64-67页
        4.3.5 复合驱动下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映射关系第67-68页
    4.4 运动学数值算例第68-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非惯性系下并联式复合驱动平台的动力学分析第73-89页
    5.1 引言第73页
    5.2 直线驱动下的机构动力学分析第73-80页
        5.2.1 直线驱动下的机构的动力学平衡方程第73-74页
        5.2.2 直线驱动下的各杆件的惯性力旋量分析第74-78页
        5.2.3 直线驱动下的各杆件的重力旋量分析第78页
        5.2.4 直线驱动的动力学表达式第78-80页
    5.3 转动驱动下的机构动力学分析第80-86页
        5.3.1 转动驱动下的机构的动力学平衡方程第80-81页
        5.3.2 转动驱动下的各杆件的惯性力旋量分析第81-84页
        5.3.3 转动驱动下的各杆件的重力旋量分析第84-85页
        5.3.4 转动驱动的动力学表达式第85-86页
    5.4 复合驱动下的机构动力学表达式第86-87页
    5.5 动力学数值算例第87-88页
    5.6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6章 并联式复合驱动平台的多目标尺寸优化第89-107页
    6.1 引言第89页
    6.2 结构尺寸的优化范围第89-90页
    6.3 机构性能指标分析第90-100页
        6.3.1 速度传递性能指标第90-93页
        6.3.2 力传递性能指标第93-95页
        6.3.3 刚度性能评价指标第95-100页
    6.4 多目标尺寸优化第100-106页
    6.5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7章 并联式复合驱动平台的稳定控制算法研究第107-123页
    7.1 引言第107页
    7.2 系统仿真模型第107-108页
    7.3 RBF-FNN-PID 控制模型第108-111页
    7.4 滑模变结构控制模型第111-117页
        7.4.1 低频滑模变结构控制模型第111-113页
        7.4.2 高频滑模变结构控制模型第113-115页
        7.4.3 基于ESO的低频滑模变结构控制模型第115-116页
        7.4.4 基于ESO的高频滑模变结构控制模型第116-117页
    7.5 控制策略及仿真第117-122页
        7.5.1 单驱动 RBF-FNN-PID 控制策略及仿真第117-118页
        7.5.2 复合驱动 RBF-FNN-PID 控制模型第118-120页
        7.5.3 复合驱动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第120-121页
        7.5.4 基于ESO的复合驱动滑模变结构控制模型第121-122页
    7.6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8章 并联式复合驱动平台样机研制与稳定实验研究第123-135页
    8.1 引言第123页
    8.2 并联式复合驱动稳定系统介绍第123-129页
        8.2.1 机械结构简介第124-125页
        8.2.2 控制系统简介第125-128页
        8.2.3 交互界面设计第128-129页
    8.3 并联式复合驱动平台运动模拟实验第129-131页
    8.4 并联式复合驱动平台稳定实验第131-134页
    8.5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结论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点转型背景下新余农商银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服务品牌内化研究--以赣州银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