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志愿服务 | 第9-10页 |
1.2.2 高校志愿服务 | 第10-11页 |
1.2.3 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的联动 | 第11-12页 |
1.2.4 研究述评 | 第12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3.1 志愿服务精神 | 第12-13页 |
1.3.2 志愿服务能力 | 第13-14页 |
1.4 理论支持 | 第14-16页 |
第2章 高校志愿者培训中“两工”协同的可行性分析 | 第16-22页 |
2.1 高校志愿者培训现状的分析 | 第16-18页 |
2.2 高校志愿者培训中“两工”协同的可行性分析 | 第18-22页 |
2.2.1 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同的可行性 | 第18-20页 |
2.2.2 高校志愿者培训中“两工”协同的可行性 | 第20-21页 |
2.2.3 高校志愿者培训中“两工”协同的阻碍 | 第21-22页 |
第3章 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志愿者培训 | 第22-42页 |
3.1 C项目发展历程 | 第22页 |
3.2 “青年领袖集训营”培训活动基础内容 | 第22-24页 |
3.3 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志愿者培训的联动方法 | 第24-42页 |
3.3.1 培训活动的方案设计 | 第25-27页 |
3.3.2 培训活动的具体内容 | 第27-30页 |
3.3.3 培训活动中“两工”协同的实际操作 | 第30-42页 |
第4章 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志愿者培训的效果分析 | 第42-52页 |
4.1 调查对象与研究对象 | 第42页 |
4.2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42-43页 |
4.3 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志愿者培训的效果分析 | 第43-52页 |
4.3.1 对志愿服务的影响 | 第45-49页 |
4.3.2 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 第49-52页 |
第5章 研究反思 | 第52-56页 |
5.1 社会工作的参与应符合高校志愿服务的需求与情况 | 第52-53页 |
5.2 社会工作参与时可从培训内容与形式多方面入手 | 第53页 |
5.3 社会工作参与时应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 第53-54页 |
5.4 关注志愿服务的反馈,实现“两工”协同效应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