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外体感交互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体感交互的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公共空间中体感交互特征分析 | 第16-28页 |
2.1 应用体感交互的公共空间分析 | 第16-18页 |
2.1.1 公共空间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公共空间的分类 | 第16-17页 |
2.1.3 应用体感交互的公共空间的特点分析 | 第17-18页 |
2.2 体感交互的特征分析 | 第18-23页 |
2.2.1 体感交互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2 体感交互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3 体感交互的应用空间 | 第20-23页 |
2.3 公共空间中体感交互的检测方式分析 | 第23-24页 |
2.3.1 基于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的体感交互检测方式 | 第23页 |
2.3.2 基于LEAP MOTION进行手势识别的体感交互检测方式 | 第23-24页 |
2.3.3 基于KINECT进行动作识别的体感交互检测方式 | 第24页 |
2.4 公共空间中体感交互的应用目的分析 | 第24-26页 |
2.4.1 以特定功能为主的应用 | 第24-25页 |
2.4.2 以情感体验为主的应用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面向公共空间的体感交互层次化设计方法 | 第28-36页 |
3.1 公共空间体感交互层次化设计方法概述 | 第28-29页 |
3.2 公共空间体感交互设计的目标层 | 第29-30页 |
3.3 公共空间体感交互设计的功能层 | 第30-31页 |
3.4 公共空间体感交互设计的交互层 | 第31-33页 |
3.5 公共空间体感交互设计的表现层 | 第33-34页 |
3.6 公共空间体感交互设计的技术实现层 | 第3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面向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体感交互设计与实现 | 第36-48页 |
4.1 应用需求 | 第36页 |
4.2 内容策划 | 第36-41页 |
4.3 实现要点 | 第41-46页 |
4.3.1 功能设计 | 第41页 |
4.3.2 结构框架设计 | 第41-42页 |
4.3.3 交互流程设计 | 第42-43页 |
4.3.4 人物映射设计 | 第43页 |
4.3.5 反馈机制设计 | 第43-44页 |
4.3.6 视觉表现设计 | 第44-45页 |
4.3.7 可视化效果设计 | 第45页 |
4.3.8 配乐及声效设计 | 第45-46页 |
4.3.9 展示空间设计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面向公共空间的情感化体感交互设计与实现 | 第48-60页 |
5.1 应用需求 | 第48-49页 |
5.2 内容策划 | 第49-53页 |
5.3 实现要点 | 第53-58页 |
5.3.1 结构框架设计 | 第53-54页 |
5.3.2 交互流程设计 | 第54-55页 |
5.3.3 人物映射设计 | 第55页 |
5.3.4 反馈机制设计 | 第55-56页 |
5.3.5 视觉表现设计 | 第56-57页 |
5.3.6 配乐及声效设计 | 第57-58页 |
5.3.7 展示空间设计 | 第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