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16-22页 |
1.1 实验血液标本和细胞 | 第16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16-18页 |
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8-20页 |
1.4 仪器 | 第20-22页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2-38页 |
2.1 血液样本RNA的提取 | 第22页 |
2.2 RNA加A尾 | 第22-23页 |
2.3 Poly(A)修饰的miRNA进行逆转录反应 | 第23页 |
2.4 引物稀释 | 第23页 |
2.5 荧光定量PCR | 第23-24页 |
2.6 细胞培养 | 第24-25页 |
2.7 细胞转染 | 第25-26页 |
2.8 HepG2细胞RNA的提取 | 第26页 |
2.9 cDNA逆转录 | 第26-27页 |
2.10 荧光定量PCR | 第27-29页 |
2.11 HepG细胞DNA的提取 | 第29页 |
2.12 分子克隆 | 第29-33页 |
2.13 质粒小提 | 第33-34页 |
2.14 质粒大提 | 第34-35页 |
2.1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第35页 |
2.16 统计学分析 | 第35-38页 |
3 结果 | 第38-50页 |
3.1 miR-152在T2DM及健康人群外周血液中表达情况 | 第38页 |
3.2 miR-152水平与两组人群糖尿病临床指标及个体BMI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40页 |
3.3 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52的靶基因 | 第40-43页 |
3.4 HepG2细胞转染miR-152mimic后检测其表达水平 | 第43-44页 |
3.5 细胞水平上过表达miR-152对靶基因的影响 | 第44-45页 |
3.6 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52与靶基因的潜在结合位点 | 第45页 |
3.7 靶基因重组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45-49页 |
3.8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miR-152对靶基因的直接调控作用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6页 |
5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综述 | 第62-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