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2.1 主要试剂与药品 | 第12页 |
2.2 主要试验仪器 | 第12-13页 |
2.3 资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2.3.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2.3.2 病例分组及一般情况 | 第14页 |
2.3.3 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2.3.4 观察指标 | 第15页 |
2.3.5 腹腔压力测量方法及ACS、感染判断标准 | 第15页 |
2.3.6 统计学方法 | 第15-17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17-45页 |
3.1 AP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大黄酸血药峰浓度及达峰时间的比较 | 第17-19页 |
3.2 AP患者促炎因子的变化对大黄酸血药峰浓度及达峰时间的影响 | 第19-23页 |
3.3 大黄酸稳态血药浓度对AP患者促炎因子的影响 | 第23-28页 |
3.3.1 大黄组与硫酸镁组IL-6、IL-18、TNF-α的变化比较 | 第23-26页 |
3.3.2 大黄酸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IL-6、IL-18、TNF-α的变化比较 | 第26-28页 |
3.4 胃肠激素:DAO、D-Lac、MTL、CCK变化及比较 | 第28-34页 |
3.4.1 大黄组与硫酸镁组的DAO、D-Lac、MTL、CCK变化比较 | 第28-31页 |
3.4.2 大黄酸高浓度与低浓度的DAO、D-Lac、MTL、CCK变化比较 | 第31-34页 |
3.5 临床预后指标:改良Marshall评分、肠鸣音次数、排便次数变化及比较 | 第34-40页 |
3.5.1 大黄组与硫酸镁组改良Marshall评分、肠鸣音次数、排便次数变化及比较 | 第34-39页 |
3.5.2 大黄组内高浓度与低浓度肠鸣音次数、排便次数比较 | 第39-40页 |
3.6 临床预后指标:腹腔压力、ACS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变化及比较 | 第40-43页 |
3.8 临床预后指标: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变化及比较 | 第43-45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5-52页 |
4.1 AP患者大黄酸血药峰浓度及达峰时间的变化 | 第45-46页 |
4.2 大黄酸血药稳态浓度对促炎因子的影响 | 第46页 |
4.3 大黄对MSAP、SAP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影响 | 第46-48页 |
4.4 大黄对MSAP、SAP患者改良Marshall评分、肠鸣音、排便次数影响 | 第48-49页 |
4.5 大黄对MSAP、SAP患者腹腔压力、ACS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影响 | 第49-50页 |
4.6 大黄对MSAP、SAP患者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影响 | 第50-5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改良Marshall评分 | 第57-58页 |
文献综述 | 第58-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