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8-2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1.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社会要求 | 第8页 |
2.修正幼儿园教师问题行为的现实要求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教师问题行为界定的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2.教师问题行为分类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3.教师问题行为危害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4.教师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及矫正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幼儿园一日活动 | 第18-19页 |
2.教师问题行为 | 第19-20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20-2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观察法 | 第20-21页 |
2.访谈法 | 第21-22页 |
3.问卷调查法 | 第22页 |
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问题行为现状 | 第22-35页 |
(一)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 第22-27页 |
1.言语恐吓、警告幼儿 | 第23-24页 |
2.嘲讽幼儿 | 第24-25页 |
3.不合理地催促幼儿 | 第25-26页 |
4.偏心 | 第26-27页 |
(二)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 第27-31页 |
1.以权威者的身份要求幼儿 | 第27-28页 |
2.随意取消幼儿的游戏权利 | 第28-29页 |
3.短时间的罚站 | 第29-31页 |
(三)个人的修养与行为 | 第31-32页 |
1.把不良情绪带入工作中 | 第31-32页 |
(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 第32-34页 |
1.不认真备课 | 第32-33页 |
2.对个别幼儿放任不管 | 第33-34页 |
(五)激励与评价 | 第34-35页 |
1.千篇一律的评价 | 第34-35页 |
四、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问题行为的原因 | 第35-44页 |
(一)幼儿园教师问题行为的社会原因 | 第35-37页 |
1.相关制度以及法律的缺失 | 第35-36页 |
2.幼儿园教师入园的门槛过低 | 第36页 |
3.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 第36-37页 |
(二)幼儿园教师问题行为的个人原因 | 第37-44页 |
1.教师缺乏明确的言语道德规范 | 第37-38页 |
2.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当 | 第38-39页 |
3.教师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39-40页 |
4.教师对幼儿的主体地位缺乏明确的认识 | 第40-41页 |
5.教师的自我专业认同感低 | 第41-43页 |
6.教师的情绪自控能力不强 | 第43-44页 |
五、幼儿园教师问题行为的改进建议 | 第44-50页 |
(一)从社会因素来说 | 第44-45页 |
1.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及法律法规 | 第44页 |
2.完善幼儿园的职业准入制度 | 第44页 |
3.提高幼儿园教师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 | 第44-45页 |
(二)从幼儿园方面来看 | 第45-46页 |
1.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 第45-46页 |
2.依法治教,规范教师行为 | 第46页 |
(三)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努力 | 第46-50页 |
1.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 第46-47页 |
2.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 | 第47页 |
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儿童观 | 第47-48页 |
4.合理控制自身情绪 | 第48-50页 |
注释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1 | 第54-56页 |
附录2 | 第56-57页 |
附录3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