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社会、民俗事象与文化展演--陇中郭山村的社火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8-16页 |
| 一 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社火展演的节日情境 | 第16-26页 |
| 第一节 村落社会的年节仪式 | 第16-19页 |
| 第二节 欢度春节与社火展演 | 第19-26页 |
| 第二章 社火展演的仪式过程 | 第26-42页 |
| 第一节 “起社火”与社火队列的构成 | 第26-30页 |
| 第二节 “烧马”:庙场的祀神表演 | 第30-34页 |
| 第三节 “出庄”:邻村的走访表演 | 第34-36页 |
| 第四节 “台口”:本村的接待表演 | 第36-40页 |
| 第五节 “烧社火”:社火展演的结束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社火展演的内容构成 | 第42-60页 |
| 第一节 秧歌 | 第42-46页 |
| 第二节 小曲 | 第46-50页 |
| 第三节 乱弹 | 第50-52页 |
| 第四节 “丢丑” | 第52-57页 |
| 第五节 狮舞 | 第57-58页 |
| 第六节 船歌 | 第58-60页 |
| 第四章 社火展演的文化功能 | 第60-70页 |
| 第一节 承载民众信仰的祭祀功能 | 第60-61页 |
| 第二节 调节生产生活的娱乐功能 | 第61-63页 |
| 第三节 促进村落关系的沟通功能 | 第63-65页 |
| 第四节 维护人伦秩序的教育功能 | 第65-70页 |
| 第五章 社火展演与“非遗”保护 | 第70-76页 |
| 第一节 传统社火的现代新变 | 第70-72页 |
| 第二节 传统社火的传承危机 | 第72-73页 |
| 第三节 创新限度与保护策略 | 第73-76页 |
| 结语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附录 | 第80-82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