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符号的再设计--以盬今文创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7-9页 |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内容 | 第7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7-9页 | 
| 2 盬盐与传统文化基因的形成 | 第9-13页 | 
| 2.1 区域自然地理与盐文化 | 第9-10页 | 
| 2.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始基因 | 第10-13页 | 
| 2.2.1 人类发源、祠庙之祖 | 第11页 | 
| 2.2.2 火的使用、西阴蚕茧 | 第11页 | 
| 2.2.3 黄帝、蚩尤、尧舜禹 | 第11页 | 
| 2.2.4 盐运商贸、关帝祖茔 | 第11-13页 | 
| 3 盬盐文化的延续与符号意义 | 第13-17页 | 
| 3.1 盐池古者谓之“盬” | 第13页 | 
| 3.2 人文符号 | 第13-14页 | 
| 3.3 精神符号 | 第14-17页 | 
| 4 借盬开今—传统文化基因符号的再设计 | 第17-26页 | 
| 4.1 本地调研情况 | 第17-19页 | 
| 4.1.1 打造根祖人文景点 | 第17页 | 
| 4.1.2 已开发的盬盐相关产品 | 第17-19页 | 
| 4.2 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 第19-20页 | 
| 4.2.1 传统文化基因符号的缺失 | 第19页 | 
| 4.2.2 文创产品缺失 | 第19-20页 | 
| 4.3 解决方法—再设计 | 第20-21页 | 
| 4.4 实践初探—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结合 | 第21-26页 | 
| 结语 | 第26-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0-32页 |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