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功能定位及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4-17页 |
1.2.3 综合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1-23页 |
1.5.1 县级职教中心 | 第21页 |
1.5.2 乡村振兴战略 | 第21-22页 |
1.5.3 职能与功能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历程及其功能变化 | 第23-38页 |
2.1 发展历程 | 第23-26页 |
2.1.1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背景 | 第23-24页 |
2.1.2 县级职教改革试验阶段 | 第24-25页 |
2.1.3 职业教育中心推广阶段 | 第25-26页 |
2.2 功能变化 | 第26-38页 |
2.2.1 原有职能回顾 | 第26-27页 |
2.2.2 现有职能考察 | 第27-33页 |
2.2.3 功能变化分析 | 第33-38页 |
第三章 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及其职业教育需求 | 第38-47页 |
3.1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 | 第38-43页 |
3.1.1 政策文本解析 | 第38-40页 |
3.1.2 主要任务分析 | 第40-43页 |
3.2 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需求 | 第43-47页 |
3.2.1 人才培养需求 | 第43-44页 |
3.2.2 经济发展需求 | 第44页 |
3.2.3 科技支撑需求 | 第44-45页 |
3.2.4 文化发展需求 | 第45页 |
3.2.5 需求特点分析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县级职教中心的职能定位及实践困境 | 第47-57页 |
4.1 县级职教中心的职能定位 | 第47-51页 |
4.1.1 县域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中心 | 第47-49页 |
4.1.2 县域科学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 | 第49-50页 |
4.1.3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心 | 第50-51页 |
4.1.4 县域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心 | 第51页 |
4.2 县级职教中心的实践困境 | 第51-57页 |
4.2.1 思想认识尚待提升 | 第52-53页 |
4.2.2 服务能力尚待加强 | 第53-54页 |
4.2.3 相关规制尚待完善 | 第54-55页 |
4.2.4 体制机制尚待改革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县级职教中心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 第57-67页 |
5.1 改革之路: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调整 | 第57-59页 |
5.1.1 改革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相对接 | 第57-58页 |
5.1.2 优化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 | 第58页 |
5.1.3 灵活教学方法,与农民需求相对接 | 第58-59页 |
5.1.4 活化服务模式,与农村形势相适应 | 第59页 |
5.2 开放之路:实施多元化办学主体推进策略 | 第59-62页 |
5.2.1 联合社会主体强化服务 | 第60页 |
5.2.2 积极推进PPP实践模式 | 第60-61页 |
5.2.3 构建职业农民培育共同体 | 第61-62页 |
5.2.4 多元合作振兴乡村文化 | 第62页 |
5.3 现代之路:积极推进现代信息化体系建设 | 第62-64页 |
5.3.1 拓展信息获取渠道 | 第62-63页 |
5.3.2 提高信息应用能力 | 第63页 |
5.3.3 构建网络服务平台 | 第63-64页 |
5.3.4 建设远程课程资源 | 第64页 |
5.4 发展之路:构建终身化乡村居民教育体系 | 第64-67页 |
5.4.1 激发乡村居民终身教育需求 | 第65页 |
5.4.2 优化乡村居民终身教育供给 | 第65-66页 |
5.4.3 加大政府乡村居民教育投入 | 第66页 |
5.4.4 完善乡村居民教育政策法规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