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环境邻避运动法治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概述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概论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2-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页
        1.3.2 创新点第12-13页
第二章 环境邻避运动的基本理论第13-17页
    2.1 环境邻避运动的概念界定第13页
    2.2 环境邻避运动的特征第13-16页
        2.2.1 阶梯式抗争渐成规模第14页
        2.2.2 议题和利益诉求较为集中第14-15页
        2.2.3 街头政治为主要方式第15页
        2.2.4 治理模式单一第15-16页
    2.3 我国环境邻避运动的基本态势第16-17页
第三章 我国环境邻避运动的现状考察和治理困境第17-23页
    3.1 我国环境邻避运动的现状考察第17-18页
    3.2 我国环境邻避运动陷入逆境的原因第18-19页
        3.2.1 事前决策封闭第18-19页
        3.2.2 事中利益诉求受阻第19页
        3.2.3 事后治理无力第19页
    3.3 我国环境邻避运动的治理困境第19-23页
        3.3.1 政府预警机制被规避第20页
        3.3.2 司法途径不畅第20-21页
        3.3.3 舆情危机治理困难第21-23页
第四章 环境邻避运动的内在逻辑第23-31页
    4.1 博弈模型设定第23-24页
        4.1.1 智猪博弈第23-24页
        4.1.2 斗鸡博弈第24页
    4.2 局中人:双重博弈关系分析第24-26页
        4.2.1 政府与公众的显性短期博弈第25页
        4.2.2 政府间的隐形长期博弈第25-26页
    4.3 支付函数:博弈主体在环境邻避运动中的利益考量第26-27页
        4.3.1 政府的支付函数第26-27页
        4.3.2 公众的支付函数第27页
    4.4 策略:博弈主体在环境邻避运动中的策略第27-29页
        4.4.1 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策略第27-28页
        4.4.2 弱势邻避居民的机会主义手段第28-29页
    4.5 信息:信号传递阻塞影响博弈策略第29-30页
        4.5.1 强势信息资源的政府第29页
        4.5.2 信息屏蔽的邻避居民第29-30页
    4.6 败局:非合作博弈第30-31页
第五章 环境邻避运动法治化路径第31-43页
    5.1 从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第31页
    5.2 环境邻避运动规范化的立法尝试第31-35页
        5.2.1 重塑激励机制第32-33页
        5.2.2 责任制的稳步落实第33-35页
        5.2.3 完善事前预警机制第35页
    5.3 环境邻避运动的司法介入第35-38页
        5.3.1 降低司法成本第36页
        5.3.2 信访的司法转化第36-37页
        5.3.3 环境公益诉讼的加强第37-38页
    5.4 环境邻避运动的执法优化第38-43页
        5.4.1 构建信息透明政府第38-39页
        5.4.2 邻避设施的政府担保长效机制第39-40页
        5.4.3 竞争性选址方案的采纳第40页
        5.4.4 健全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机制第40-43页
结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9页
作者简介第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