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概述 | 第9页 |
1.2 国内外日照温度效应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规范对日照温度荷载的规定 | 第11-13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日照温度荷载的热力学分析 | 第15-31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混凝土桥梁结构的热交换 | 第15-16页 |
2.3 热源及热交换公式 | 第16-24页 |
2.3.1 对流换热 | 第16-17页 |
2.3.2 传导换热 | 第17页 |
2.3.3 气温日过程 | 第17页 |
2.3.4 太阳辐射天文参数计算 | 第17-21页 |
2.3.5 太阳辐射 | 第21-22页 |
2.3.6 长波辐射 | 第22-24页 |
2.3.7 悬臂阴影计算 | 第24页 |
2.4 混凝土箱梁温度场求解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2.4.1 基本理论 | 第24-26页 |
2.4.2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2.5 ANSYS热分析简介 | 第28-30页 |
2.5.1 ANSYS热分析 | 第29页 |
2.5.2 稳态热分析 | 第29页 |
2.5.3 瞬态热分析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日照温度效应计算的程序设计 | 第31-43页 |
3.1 概述 | 第31页 |
3.2 ANSYS箱梁日照温度效应计算程序的二次开发过程 | 第31-42页 |
3.2.1 ANSYS图形界面开发 | 第31-36页 |
3.2.2 编写APDL语言 | 第36-37页 |
3.2.3 TCL/TK语言在ANSYS中应用 | 第37-38页 |
3.2.4 日照温度场计算的ANSYS实现 | 第38-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混凝土箱梁温度场研究 | 第43-68页 |
4.1 概述 | 第43页 |
4.2 工程概况 | 第43-44页 |
4.3 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场观测及有限元计算 | 第44-58页 |
4.3.1 混凝土箱梁的温度测点布置 | 第44-46页 |
4.3.2 温度场实际测试结果 | 第46-50页 |
4.3.3 有限元分析 | 第50-56页 |
4.3.4 数值模拟结果的精确度评价 | 第56-58页 |
4.4 影响混凝土箱梁温度场的参数分析 | 第58-62页 |
4.4.1 混凝土箱梁截面板件厚度对箱梁温度场影响分析 | 第58-59页 |
4.4.2 混凝土箱梁的梁高对箱梁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第59-61页 |
4.4.3 混凝土材料参数对箱梁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第61-62页 |
4.5 对规范的混凝土箱梁温度梯度的思考 | 第62-66页 |
4.5.1 计算的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与规范对比 | 第62-65页 |
4.5.2 计算温度梯度与规范温度梯度计算的温度应力比较 | 第65-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线形控制研究 | 第68-85页 |
5.1 概述 | 第68页 |
5.2 温度对施工中线形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 日照温度效应对混凝土箱梁线形影响分析 | 第69-84页 |
5.3.1 桥梁线形影响分析实现说明 | 第69页 |
5.3.2 架盖河大桥日照温度效应的位移计算 | 第69-78页 |
5.3.3 彭家冲大桥日照温度效应的位移计算 | 第78-83页 |
5.3.4 两座桥梁计算结果分析 | 第83-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