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我国社区心理矫治 | 第11-12页 |
1.3 阿德勒团体治疗概述 | 第12-17页 |
1.3.1 阿德勒对犯罪心理的解释 | 第12-14页 |
1.3.2 阿德勒团体治疗的研究 | 第14-17页 |
1.4 自我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1.5 社会兴趣的界定及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1.6 社会兴趣与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 | 第22-24页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4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2.2.1 理论意义 | 第24-25页 |
2.2.2 现实意义 | 第25-26页 |
3 研究思路及研究设计 | 第26-33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6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3.2.1 问卷调查法 | 第26页 |
3.2.2 访谈法 | 第26-27页 |
3.2.3 团体干预 | 第27页 |
3.3 研究设计 | 第27-28页 |
3.4 阿德勒取向团体治疗方案与内容 | 第28-32页 |
3.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4 结果分析 | 第33-40页 |
4.1 社区矫正人员与未接受过社区矫正人员的自我概念水平和社会兴趣水平比较 | 第33-34页 |
4.2 社会兴趣的辅导效果分析 | 第34-37页 |
4.2.1 干预组和控制组在社会兴趣及各维度上的前测比较 | 第34-35页 |
4.2.2 干预组和控制组在社会兴趣及各维度上的后测比较 | 第35页 |
4.2.3 控制组在社会兴趣及各维度的前后测比较 | 第35-36页 |
4.2.4 干预组组在社会兴趣及各维度的前后测比较 | 第36-37页 |
4.3 自我概念的辅导效果分析 | 第37-40页 |
4.3.1 干预组和控制组在自我概念及各维度上的前测比较 | 第37-38页 |
4.3.2 干预组和控制组在自我概念及各维度上的后测比较 | 第38页 |
4.3.3 控制组在自我概念及各维度的前后测比较 | 第38-39页 |
4.3.4 干预组在自我概念及各维度上的的前后测比较 | 第39-40页 |
5 讨论 | 第40-44页 |
5.1 阿德勒团体治疗与社会兴趣 | 第40-41页 |
5.2 阿德勒团体治疗与自我概念 | 第41页 |
5.4 本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 第41-44页 |
6.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附录 | 第51-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