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轮毂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1 轮毂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第15-16页
        1.2.2 电子差速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优点第18-19页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9-22页
        1.4.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电动汽车结构设计及主要器件的选择第22-30页
    2.1 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结构第22-23页
    2.2 电动汽车的转向系统结构第23页
        2.2.1 转向系统的种类第23页
        2.2.2 电动汽车的转向系统第23页
    2.3 电动汽车关键部件介绍第23-26页
    2.4 主要部件参数确定第26-28页
        2.4.1 蓄电池参数确定方法第26-27页
        2.4.2 电机参数计算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电子差速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第30-52页
    3.1 电子差速实现方法第30页
    3.2 电动车输入信号的处理第30-31页
    3.3 电子差速的控制结构第31-32页
    3.4 滑移率控制器的分析第32-33页
    3.5 电子差速控制算法的研究第33-40页
        3.5.1 BP神经网络模型第34-36页
        3.5.2 粒子群优化算法第36-37页
        3.5.3 PSO-BP神经网络控制模型的建立第37-40页
    3.6 数据的获取及分析第40-46页
        3.6.1 整车模型的建立方法第40页
        3.6.2 ADAMS/Car介绍第40-41页
        3.6.3 神经网络建模的实验数据获取第41-46页
    3.7 仿真结果分析第46-50页
        3.7.1 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简介第46页
        3.7.2 PSO-BP预测值与真实值的比较第46-48页
        3.7.3 基于两种控制算法的电子差速控制效果比较第48-50页
    3.8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电动车电机控制的研究第52-64页
    4.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特点第52页
    4.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第52-53页
    4.3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第53-54页
    4.4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分析第54-56页
    4.5 双闭环调速系统调速器的设计第56-62页
        4.5.1 直流电机动态模型第56-57页
        4.5.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第57页
        4.5.3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第57-59页
        4.5.4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第59-61页
        4.5.5 双闭环调速系统参数的计算第61-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电子差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第64-70页
    5.1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第64-66页
        5.1.1 调速模块第64-65页
        5.1.2 电机本体模块第65页
        5.1.3 逆变器模块第65-66页
        5.1.4 电机仿真结果第66页
    5.2 电子差速控制模型建立第66-67页
    5.3 滑移率控制模块第67-68页
    5.4 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8-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论文总结第70-71页
    6.2 后续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专利与科研项目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详细摘要第79-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纤维辅助硬质材料增强刹车片低金属摩擦材料工艺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船用定距螺旋桨数控加工中控形控性关键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