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表面形貌对内燃机冷却水腔内沸腾换热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沸腾换热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沸腾换热试验研究第12-13页
        1.2.2 沸腾换热模拟研究第13-15页
        1.2.3 表面形貌对沸腾换热影响研究第15-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沸腾换热理论分析及数值模型建立第19-28页
    2.1 沸腾换热概述第19-22页
        2.1.1 沸腾换热曲线第19-20页
        2.1.2 管内流动沸腾第20-21页
        2.1.3 气泡动力学第21-22页
    2.2 SC/Tetra简介第22-23页
    2.3 数学模型第23-27页
        2.3.1 控制方程第23-24页
        2.3.2 湍流模型及壁面函数第24-25页
        2.3.3 壁面沸腾模型第25-26页
        2.3.4 相间质量和能量传递模型第26-27页
    2.4 本章小节第27-28页
第三章 质量传递时间松弛因子预测模型的建立第28-43页
    3.1 冷却流道模型建立及数值求解第28-31页
        3.1.1 几何模型第28-29页
        3.1.2 边界条件与计算工况第29-30页
        3.1.3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30-31页
    3.2 质量传递时间松弛因子对热流密度的影响第31-32页
    3.3 支持向量回归机建模第32-37页
        3.3.1 支持向量回归机理论第32-34页
        3.3.2 LIBSVM工具箱第34-35页
        3.3.3 遗传算法简介第35-36页
        3.3.4 建模流程第36-37页
    3.4 质量传递时间松弛因子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第37-42页
        3.4.1 预测模型的建立第37-40页
        3.4.2 预测模型的验证第40-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光滑冷却流道沸腾换热数值模拟研究第43-54页
    4.1 流动参数对质量传递时间松弛因子的影响第43-45页
        4.1.1 过冷度对质量传递时间松弛因子的影响第43-44页
        4.1.2 流速对质量传递时间松弛因子的影响第44页
        4.1.3 压力对质量传递时间松弛因子的影响第44-45页
    4.2 流动参数对热流密度的影响第45-49页
        4.2.1 过冷度对热流密度的影响第45-46页
        4.2.2 流速对热流密度的影响第46-47页
        4.2.3 压力对热流密度的影响第47-48页
        4.2.4 热流密度贡献率分析第48-49页
    4.3 流动参数对空泡份额的影响分析第49-53页
        4.3.1 过冷度对空泡份额的影响第49-51页
        4.3.2 流速对空泡份额的影响第51-52页
        4.3.3 压力对空泡份额的影响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不同表面形貌沸腾换热数值模拟研究第54-75页
    5.1 圆柱形凹坑与光滑表面沸腾换热对比分析第54-60页
        5.1.1 几何和网格模型第54-55页
        5.1.2 热流密度对比分析第55-56页
        5.1.3 空泡份额对比分析第56-59页
        5.1.4 流速对比分析第59-60页
    5.2 圆柱形凹坑形貌优化分析第60-68页
        5.2.1 凹坑方案设计第61-62页
        5.2.2 响应面近似模型的建立第62-63页
        5.2.3 凹坑形貌参数影响分析第63-66页
        5.2.4 凹坑形貌参数优化第66-68页
    5.3 不同表面形貌换热特性对比分析第68-73页
        5.3.1 不同表面形貌热流密度对比第68-69页
        5.3.2 不同表面形貌空泡份额对比第69-71页
        5.3.3 不同表面形貌流速对比第71-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8页
    6.1 全文工作总结第75-77页
    6.2 研究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致谢第84-85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柴油机漏电流式颗粒物传感器内微粒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柴油机SCR低温条件尿素水溶液雾化及混合性能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