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机制与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题目来源第8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3 研究区现状及存在问题第9-11页
        1.3.1 碳酸盐岩沉积相的研究现状第9页
        1.3.2 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3.3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0-11页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1-12页
    1.5 论文研究工作量第12页
    1.6 取得主要成果第12-14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8页
    2.1 研究区位置第14页
    2.2 区域构造特征第14-15页
    2.3 区域地层特征第15-18页
第3章 地层划分及岩相古地理第18-41页
    3.1 层序地层划分第18-25页
        3.1.1 层序地层划分思路与方案第18-19页
        3.1.2 层序划分依据第19-21页
        3.1.3 层序1(SQ1)的发育特征第21-23页
        3.1.4 层序地层对比第23-25页
    3.2 栖霞组岩相古地理第25-41页
        3.2.1 沉积相标志第25-29页
        3.2.2 沉积相类型第29-31页
        3.2.3 单井沉积相特征第31-35页
        3.2.4 连井沉积相特征第35-37页
        3.2.5 岩相古地理分布特征第37-41页
第4章 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第41-57页
    4.1 岩石类型及特征第41-44页
    4.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第44-48页
        4.2.1 储集空间类型第44-46页
        4.2.2 储集岩物性特征第46-47页
        4.2.3 储集层类型第47-48页
    4.3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第48-57页
        4.3.1 压实、压溶作用第48-49页
        4.3.2 胶结作用第49-50页
        4.3.3 白云石化作用第50-55页
        4.3.4 溶蚀作用第55-57页
第5章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第57-60页
    5.1 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第57页
    5.2 海平面升降的控制作用第57-58页
    5.3 优势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第58-59页
    5.4 构造运动对储层的影响第59-60页
第6章 储层演化模式及分布预测第60-65页
    6.1 储层演化模式第60-62页
    6.2 储层分布预测第62-65页
第7章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7亚段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
下一篇:南方志留系龙马溪页岩成熟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