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劳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探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3页
2 劳动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意义第13-22页
    2.1 惩罚性赔偿的概述第13-18页
        2.1.1 惩罚性赔偿的起源第13-14页
        2.1.2 惩罚性赔偿的定义第14-15页
        2.1.3 惩罚性赔偿的性质第15-16页
        2.1.4 惩罚性赔偿的目的与功能第16-18页
    2.2 惩罚性赔偿金与其他民事责任的比较第18-19页
        2.2.1 惩罚性赔偿金与违约金第18页
        2.2.2 惩罚性赔偿金与经济补偿金第18-19页
        2.2.3 惩罚性赔偿金与精神损害抚慰金第19页
    2.3 劳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述第19-22页
        2.3.1 劳动法惩罚性赔偿的目的第19-20页
        2.3.2 劳动法惩罚性赔偿的功能第20-22页
3 我国劳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22-33页
    3.1 劳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第22页
    3.2 我国劳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2-26页
        3.2.1 《劳动法》和部门规章的相关规定第22-23页
        3.2.2 《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第23-26页
    3.3 我国劳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6-33页
        3.3.1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劳动法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尚浅第26页
        3.3.2 赔偿范围尚未涉及劳动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人身权益第26-27页
        3.3.3 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赔偿的责任不明第27-29页
        3.3.4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的前置程序加重维权负担第29-30页
        3.3.5 惩罚性赔偿金额设置单一和僵硬第30-31页
        3.3.6 惩罚性赔偿金、经济补偿金、违约金三者关系混沌和竞合第31-33页
4 完善我国劳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具体建议第33-45页
    4.1 构建劳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框架和明确构成要件第33-35页
        4.1.1 构建劳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框架第33-34页
        4.1.2 明确劳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第34-35页
    4.2 扩大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第35-37页
    4.3 限制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适用第37-39页
    4.4 公权救济和私权救济的融合第39-40页
    4.5 惩罚性赔偿金额的合理化第40-42页
        4.5.1 惩罚性赔偿金的三种模式比较和选择第40-41页
        4.5.2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下赔偿金的完善第41-42页
    4.6 惩罚性赔偿金、经济补偿金、违约金各司其职第42-45页
5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作者简历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问题研究
下一篇: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