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三、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创新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与意义 | 第17-23页 |
第一节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 第18-20页 |
一、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 第18-19页 |
二、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 第19页 |
三、道德行为的典范性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20-23页 |
一、提升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 | 第21页 |
二、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迫切需要 | 第21页 |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的迫切需要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当前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 第23-33页 |
第一节 我国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总体良好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部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 | 第24-26页 |
一、职业理想与信念缺失 | 第24-25页 |
二、道德情操与仁爱之心缺失 | 第25页 |
三、基本功不扎实 | 第25-26页 |
四、职业自豪感缺失 | 第26页 |
第三节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 第26-33页 |
一、社会因素对小学教师的负面影响 | 第27-29页 |
(一)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冲击 | 第27页 |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 第27-28页 |
(三)信息多元化的不良效应 | 第28-29页 |
二、小学学校德育制度不完善 | 第29-30页 |
(一)小学教师德育引导滞后 | 第29页 |
(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存在缺陷 | 第29页 |
(三)学校政策导向的失误和入职前培养形式化 | 第29-30页 |
三、小学教师自身修养不足 | 第30-33页 |
(一)自我中心意识强 | 第30页 |
(二)心理承受能力差 | 第30-31页 |
(三)自我约束能力差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提升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措施 | 第33-42页 |
第一节 积极完善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机制 | 第33-35页 |
一、改进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 | 第33-34页 |
二、改善传统的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模式 | 第34页 |
三、健全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提高小学教师个人素质 | 第35-38页 |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 第35-37页 |
(二)不断完善自我 | 第35-36页 |
(三)锻炼顽强拼搏的意志 | 第36页 |
(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 第36-37页 |
二、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 第37页 |
三、强化道德辨识能力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改善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环境 | 第38-42页 |
一、指引正确舆论导向 | 第38-39页 |
二、营造良好道德氛围 | 第39-40页 |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